相較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的名聲鵲起,中國服務”的頭銜顯然不夠響亮。但是基于近年來中國制造”面臨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困難,中國產業轉型浪潮中以現代服務業作為主導產業的趨勢愈發明顯,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加快形成外貿競爭新優勢,打造中國服務”品牌的任務也愈發緊迫。 一、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201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規模刷新了歷史記錄,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4700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較2000年上升了9個名次,位于美國和德國之后;其中,出口居世界第五位(前四位依次為美國、英國、德國、法國)。201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470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3%;超過世界服務進出口平均增幅10.3個百分點,占世界服務進出口總額的5.6%;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為10.8%,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
雖然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呈快速發展,但一些問題依然存在。首先,目前我國服務業發展較世界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其次,進口增長明顯快于出口,服務貿易逆差擴大。第三,服務貿易存在的逆差領域相對集中,競爭力較弱。此外,其他一些問題也困擾著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例如,在市場開放程度上,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整體開放不足而某些領域開放過度,同時名義的市場開放度較高而實際開放度偏低;在全球價值鏈上,我國服務外包企業與大多數制造業企業一樣,主要處于中低端。上述這些問題都是未來打造中國服務”品牌需大力解決的。
二、中國服務”的發展機遇
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與世界平均水平仍具一定差距,但辯證來看,也意味著我國服務貿易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是服務外包海外市場需求擴大。二是中國服務”具有很強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三是國內服務企業的基礎條件和環境較好。
三、企業打造中國服務”的實踐探索
(一)與制造業企業融合,形成優勢互補
發展現代服務業,并不意味著中國服務”要將中國制造”取而代之。實際上,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相輔相成,一方面現代服務業中十分重要的生產性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制造業,另一方面傳統制造業在升級過程中將呈現制造業的服務化的轉變。這種融合趨勢在長三角地區產業轉型的規劃中已經有所體現,一些長三角的服務外包企業正積極與制造業企業展開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二)融入全球市場,增強品牌聚集度
目前,全球服務外包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服務需求目的地以美國、歐洲、日本為主,服務提供國家以印度、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為主,其中,服務外包實力較強的印度企業于在2011年已經在全球70個國家建立了560個運營中心,幾乎覆蓋了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另外,在服務外包的競爭市場中,各國品牌聚集度很高。規模較大、擁有豐富服務經驗的服務外包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擁有強勢地位。以IT服務企業為例,各國排名靠前的IT服務企業收入占整個市場總額的比例相當可觀(見表1)。相較之下,我國前十名大服務外包企業的收入之和占中國服務外包總收入的比重過低(不足10%),這表明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和市場均未成熟,未來有待進一步整合。
針對這一現象,我國部分服務外包企業已經充分意識到問題所在,并開始了其戰略部署。2012年上半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接連發生了多起規模空前的并購案,這一并購潮的背后反映出我國服務外包企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向規模化、高附加值的關鍵節點發展,依靠內生增長”與并購”兩個方面共同推進。2012年4月,以電信軟件研發、服務業務為主營業務的中軟國際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由華為與中軟國際合資組建。2012年4月,軟通動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并購了南京江琛科技有限公司;6月,再度并購了加拿大著名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及數據管理服務供應商Abovenet國際公司,兩個月之內的兩次并購,迅速提升了其數據服務、商業智能和電力服務的專業能力。2012年5月,中訊軟件大股東向日本信息科技公司SJI出售40.5%股權,而SJI的最大股東為神州數碼,通過這一收購神州數碼在對日軟件開發領域將建立更高的地位。
此輪并購高潮中,一方面體現出我國服務貿易企業加快全球化布局步伐,另一方面也說明服務內容在向高技術化提升,這些都將有力的提升服務企業的品牌價值。首先,領先的服務外包企業都在緊緊跟隨全球買家的步伐,在全球范圍內提供服務產品。我國的服務外包企業目前也開始積極部署其全球化發展戰略。通過此輪并購,我國服務企業將能夠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人力資本,為現有客戶提供服務支持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新的潛在客戶,抓住新的商業機會。
其次,服務內容向高技術含量業務迅速過渡。我國的服務企業已經開始重視高端服務領域,從以軟件開發、測試為主的傳統外包服務逐步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技術解決方案等咨詢服務領域升級的趨勢愈發明顯。在這些并購案中,我國服務企業對于高端服務能力極為關注,通過將自身傳統服務與新增的高端服務進行整合,實現了向供應鏈上游領域延伸,在提升創新能力和服務靈活性、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人均收益等方面均有明顯成效。
(三)以創新驅動,向新業態發展
2008金融危機爆發后,服務外包產業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新的動力,其靈活性也為產業創新、產業融合提供了新的機遇。在一些服務產業發展基礎較強的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服務外包產業體系,在各種創新的驅動下,產業升級趨勢加速。從發展模式看,服務外包領域開始呈多元化發展,不僅有規模化發展,也有專門針對細分行業和高端領域的高精尖”發展模式。同時,有很多服務外包企業從自身領域出發,發展新的經營戰略和商業模式,向其他領域融合滲透,除了常見的軟件研發、工業設計等業態外,還在產業環境的影響下衍生出了許多新業態。
我國服務貿易正處于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相對貨物貿易增幅的明顯回落,服務貿易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表明服務貿易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的重要增長點。未來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國服務”的發展壯大,不僅可以優化外貿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還能為貨物貿易提供有力支撐,提高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因此,如何抓住服務業加速轉移的機遇,打造中國服務”品牌,實現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兩極驅動的發展模式,成為我國服務外包未來的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