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以制造業為代表的貨物貿易出口遭受挫折,對外開放模式亟待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服務貿易迎來有利的發展契機,服務貿易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貨物出口下滑的缺口。服務貿易正成為中國擺脫當前外貿困境的突破口,服務貿易將在擴大開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及平衡中國對外貿易中發揮巨大作用。
因此,打破傳統體制機制約束,建立有利于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秩序,是實現中國開放模式創新和調整外貿結構的關鍵。
服務貿易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關鍵增長點
從總量上看,服務貿易總體規模持續擴大,但逆差也在不斷增加。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延續增長態勢,進出口總額達4 7 0 5 .8億美元 , 同比增長12 .3%,占世界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的5 .6%, 躍居世界第三 . 其中進口為2801.4億美元,比去年提高18.2個百分點,居世界第三位;出口1904 .4億美元,同比增長4.6%,居世界第五位,但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出口,貿易逆差繼續擴大,達到897億美元。
從結構上看,盡管傳統服務項目貿易仍占據主導地位,但新興服務項目貿易增長快速。以運輸和旅游為主的傳統服務項目在服務進出口總額中占比過半。其中,旅游進出口總額突破1500億美元,居各類服務貿易項目之首。但與此同時,服務貿易逆差主要來源也是運輸和旅游服務,據統計2012年運輸服務和旅游服務貿易逆差分別達到469.5億美元和519.5億美元。不過,可以清楚的看到,以咨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廣告宣傳、金融服務為代表的新興服務貿易在2012年快速增長,特別是服務外包領域,從2008年至2012年間,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年均增幅超過60%,占全球離岸外包市場的份額也由7.7%增長至27.7%,使我國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承接國。
概括來看,在全球經濟復蘇疲軟的當前,雖然對外貿易領域受經濟外部性影響較大,但我國服務貿易仍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服務貿易規模持續增加,服務貿易結構逐漸優化,新興服務領域發展迅速,成為促進中國貿易發展的關鍵增長點。
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不順成為制約發展的首要問題
盡管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存在的問題也較為顯著,如長期處于逆差,貿易結構失衡,國際競爭力不強等。究其原因,固然是由經濟發展階段所決定,但產業本身的發展問題及相關體制機制制約亦要引起高度重視,不容懈怠。特別是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不順,已成為制約服務貿易發展的首要解決的問題。面對日趨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也只有理順服務貿易與服務業、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擴大開放等方面若干關系,并積極破解服務貿易發展制度瓶頸,才能夠確保服務貿易在新一輪宏觀經濟運行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需要在未來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創新。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我們將改革的首要任務及核心目標定位在如何推動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上。我們認為,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改革目標應分近期(3年)、中期(5年)、遠期(8年)來設計。
鑒于此,我們提出擬在未來3年內,成立中國經濟社會綜合(行情 專區)管理體制改革委員會統籌全面改革,并效仿六五”期間成立的國務院機電產品出口辦公室,建立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促進委員會,統籌服務貿易發展改革促進事項;5年內,籌建類似澳大利亞服務業圓桌會議”的機構,由政府、學界和行業中介組織代表企業,來共同參與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的政策規劃和制定;8到10年內,從中央到地方創建小政府,大社會”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同時,要加大服務貿易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的財稅、金融、海關、結售匯等政策,進一步推進我國稅制改革,由原來的以流轉稅為主體的間接稅制調整為以消費稅為主體的直接稅制,并以三年或五年為一周期,對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考核,以增強政策的有效性與靈活性及可持續性。
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改革思路與建議
根據上述目標,我國近期服務貿易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包括:
一要針對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不完善的問題,積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統籌規劃并適時調整制定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戰略,轉變只重視貨物貿易,輕視服務貿易傳統觀念,確立戰略共識,避免多頭管理的混亂局面,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同時,要有序推進戶籍制度、社保制度、土地制度及中介服務組織的改革,并與中國經濟社會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委員會形成配套。而在完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統計體系方面,要加強服務貿易統計調查工作的法制化和規范化管理,確立有效率的服務貿易統計主體,建立由國家統計局垂直領導的、專業化的、權威的統計管理體制,并盡快實現與國際標準的完全接軌,改善國際收支間接申報工作的一系列問題。
二要針對服務產業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問題,調整利益結構,改變政府干預市場過多的固有利益格局,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打破服務市場與服務行業的行政性壟斷,充分發揮市場為主導配置資源機制的作用,降低民營企業進入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領域的門檻,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向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領域的投入,提高我國公共服務及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能力,實現全國范圍內的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要改變國有壟斷企業大而全”的發展模式,進一步細化社會分工,實施有利于制造業和服務業分離的有效措施,推進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專業化發展。緊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短板的現實國情,通過大力發展研發、咨詢、物流、金融、保險(行情 專區)、信息服務、文化創意和會展等生產性服務貿易,有效促進制造業和貨物貿易的發展;同時要合理發展生活性服務貿易,加快改善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品質。
四要針對服務貿易相關政策安排不當的問題,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從國際經驗看,擴大地方政府一定的財權事權立法范圍,可以促進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因此,應率先從東部沿海地區完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分配,明確有利于服務貿易發展的制度政策安排。同時,對于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優惠政策要根據行業和區域特點進行制定,切忌一刀切”,對政策的實施也要做到定期評估,適時調整。
五要加強對服務貿易干部隊伍的培養,在鼓勵服務貿易發展時,政策除了向服務貿易項目、產業或企業傾斜外,也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來強化服務貿易政府職能部門管理干部隊伍的培養,定期組織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參加服務貿易相關培訓,赴發達國家或地區進行考察,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等。
六要理順三個關系,即服務貿易與服務業的關系”,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關系”,以及服務貿易與擴大開放的關系”。在十二五”期間,要著重強調服務貿易與服務業及貨物貿易的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服務貿易要對服務產業結構調整與貨物貿易層次提升發揮顯著的帶動作用,在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同時,有序引導中國服務貿易企業走出去”。通過服務貿易商業存在”模式,實施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服務”的開放型經濟戰略轉型,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戰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