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管理層級推行減法” 服務標準實行加法” 秦淮區探索主體重塑、服務外包”社區管理創新之路 瘦身”:政府減少管理層級,為民辦事 一門辦結” 昨天,在藍旗新村社區,居民李大爺在辦理低保申請手續。沒想到在市民服務中心,辦理會這么順利,工作人員告訴我,一個星期就可以辦下來。”李大爺說。 據了解,按照流程,以前辦理低保先到社區居委會申請,社區居委會再將材料匯報給街道審核,街道審核后還需將材料提供給區民政局,然后再一個循環從民政局到街道辦再到社區居委會,需要1個月才能批下來。 居民辦事環節多、流程繁、程序復雜,辦一件事要從社區、街道再到區流轉,非常不方便。”區民政局副局長曹金海認為,政府要提高公共服務效能,社會管理與服務關口必須前移、資源下沉。 為此,去年以來,該區撤銷街道科室設置,建立黨政綜合部、經濟發展部、社會管理部、城市管理部和市民服務中心的組織架構,形成四部一中心”街道新體制。 曹金海告訴記者,該區在7個街道建立了9個街道市民服務中心,以一收一放一移”的方式,逐步整合歸并區、街、居的行政職能,把社區原本承擔的27項職能回收,區級下放16項職能,街道平移35項職能,實現為民辦事由區街居三級流轉”向中心一門辦結”轉變。 建立街道市民服務中心,把原來分散在每個社區的8個服務柜臺,歸集到中心8個窗口,政府通過"瘦身",降低了行政成本。”曹金海說,開展一門式服務,居民只需進一個門就可以辦成所有事,簡化了流程和手續,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強身”:社會組織整體承接社區公共服務,開全國先河 退休職工要去社區拿退休金,孤寡老人可以去社區辦的食堂吃飯,失業人員則會在社區的幫助下成功就業……誰也離不開社區的服務。 您好,需要什么服務嗎?”昨天,在藍旗新村社區社會工作站,工作人員的貼心服務,讓記者有了家的感覺。 據了解,藍旗新村社區原來由居委會承擔的一些公共服務,現在是由一家社會組織來完成的。今年3月18日,大光路街道與曉平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簽約,由其承接藍旗新村社區社會工作站,邁出了社區服務外包的第一步,開全國先河。 該中心負責人劉曉平告訴記者,原來社區由10個人做的事,現在中心7名社工完成,主要協助街道市民服務中心開展民政、計生、衛生、勞動保障等公共服務。每一個社工都是一專多職的,也就是同時要做好A崗和B崗,一人多崗,一崗多責,居民來辦事,都有人接待,以前推諉扯皮的現象沒有了。 我們負責社區3387人的社會化管理工作,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不過收入也相應提升了。”劉曉平說,現在社工與社會組織簽訂協議,競爭上崗,社工的工作積極性也激發了,以前社工福利待遇吃大鍋飯”的現象不見了。 據介紹,在承接政府公共服務項目的同時,曉平社會工作發展中心還根據社區居民不同訴求,在幫扶救助、人文關懷、精神慰藉、矛盾調處等方面,運用專業社工理念開展個案服務。 作為一名最基層的社區工作者,自己的努力,不僅受到居民的尊重,也得到了黨政部門的重視,我們忙碌并快樂著。”劉曉平道出了社區工作者的心聲。 健身”:社區居委會逐漸回歸自治本色,服務居民零距離 在曹金??磥?,推進公共服務方式社會化”,改變了以往政府直接包攬公共服務的傳統模式,通過服務外包的形式把社區公共服務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政府逐步退出公共服務,變服務提供者為指導監督者。自從社會組織承接了一部分政府公益性服務后,居委會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從事居民自治。 社區居委會是居民的"頭",又是政府的"腿",兩者都重要。以前居委會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行政事務和公共服務,成了政府的"發言人"。”藍旗新村社區居委會主任賴燕說。 現在,居委會成員每天可以抽出一兩個小時去社區里看一看,進行日常巡查,甚至提供一對一的服務,真正變坐等接待為主動上門服務,為居民提供貼近、貼身、貼心服務。 小區的水管不知為什么突然爆裂了,趕緊通知了網格管理員,不到20分鐘,維修人員就趕到了”、母親去世后,通知了居委會,他們很快就趕來了,忙了一個晚上”……在社區,居民遇到困難和麻煩,社區都會派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據介紹,該區的居民自治組織網格觸角延伸到居民樓棟、單元,為動員居民、組織居民建立了暢通管道。同時,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和社區黨委(總支)—網格(片區)黨支部—樓棟(院落)黨小組”三級組織網絡,實現黨的建設與社區居民網格的無縫對接。 現在只要是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事情,社區都最大程度地遵照老百姓的選擇,讓老百姓參與進來自主決定。”原白下區的居民說。 社區很多小區都是以前的單位宿舍,沒有物業,管理難度大。”賴燕說,自從社區推行居民自治,發揮居民力量,社區不再那么難管理了。 曹金海說,只有了解民情,解決民情,居民才能相信你。讓居民的社區認同感增強,就是要以心換心,才能讓居民主動參與到和諧社區建設中來。
標簽:蕪湖 白銀 那曲 濟源 齊齊哈爾 衢州 恩施 濟寧
上一篇:國際服務外包再享財政資金扶持
下一篇:王曉紅:我國服務外包政策創新滯后于產業發展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