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7年,中國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商標申請量第一名,其每年的申請數量,甚至比第二名至第十名的總量還要多。目前國內注冊數量已經超過2100萬件,有效商標數量1200萬件。但是在這些數字的背后,我們卻很難拿出值得稱道的“大”品牌。
我國自1988年商標法實施以后,商標注冊量確實在逐年遞增,但是與每年增加的個體、公司數量相比,數字就沒有那么“好看”了。其實各位老板們意識到商標重要性,還是從電商開始的,2013年工商對于電商行業的整頓,讓淘寶、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要求入駐商家注冊商標,由此開始商標注冊量開始有了爆炸性的增長。
也就是從1988年到2014年之間,很少有人會去做注冊,即便是做了也是公司賺了錢才會做的工作。更是很少有人會將品牌戰略納入公司的戰略工作中,商標存在的意義并沒有被廣泛接受。反觀國外的大品牌則比比兼是,很多百年品牌的地位屹立多年而不倒,老總們對于品牌的重視甚至超過自身企業的命運。
所謂知恥而后勇,最近幾年我們的很多品牌也開始崛起,如小米、阿里、奇瑞、聯想、360等等,希望在多年以后他們依然能活躍在行業尖端,領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