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芝麻信用推出大學生信用課程
芝麻信用在各個社會群體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芝麻信用的用戶范圍正逐漸滲透到大學生群體中去,阿里巴巴也特意開設了芝麻信用大學生信用節和高校信用課程,下面小編帶大家去看看。
面向大學生群體的全國首個“信用課程”體系自2015年9月啟動至今,已在全國17個省市的40所高校落地,累計開課122次,近4000名學生參與。今天,在杭州舉辦的首屆全球XIN公益大會上,螞蟻金服旗下獨立第三方征信機構芝麻信用分享了對大學生信用現狀的觀察。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參與金融活動的機會和便利性大增,過度消費、多頭借貸等信貸問題也隨之頻發,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芝麻信用基金調研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從未接觸過系統的信用教育,信用文化薄弱。2015年9月,芝麻信用與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合作成立了“芝麻信用專項公益基金”(以下簡稱“芝麻信用基金”),計劃三年投入1000萬,面向大學生群體推出全國首個“信用課程”,這標志著中國信用教育首次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投入承諾。
該信用課程由學生項目經理自主招募學生講師、組織授課、管理課程進度,經過培訓的學生講師,在授課實踐中,迭代更新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芝麻信用基金則負責提供堅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物資后盾。
河南大學的肖亮是芝麻信用教育項目大學生講師,也是信用的受益者。
大一暑假,肖亮在深圳做了兩個月義工,工作結束后,他拿到了義工證——一張額度1000元的信用卡。他曾用這張信用卡與異地戀女友度過甜蜜的跨年,也支付過醫藥費,解過不少燃眉之急。他在這張卡上描繪出的消費習慣、履約能力、行為偏好等,很快,幫他申請到了人生中第二張信用卡,并且額度不低。
他迫不及待地向同齡人傳達這個發現,同時畢業前夕應招成了志愿者講師。
肖亮說,在授課中發現,很多同齡人從未意識到信用記錄會成為自己的資產和標簽,對日后的生活、就業產生重大影響。部分大學生對信用的認識尚停留在道德品質層面。所以,芝麻信用教育課程在設計上,則更多地從經濟生活層面,講解信用行為及其背后的社會信用體系運作規律。
比如,在課程中設計案例討論:一位教師,工資微薄,無不良嗜好;一名無業青年,煙酒麻將不離身,銀行流水高。作為個人借款行為,你會借給誰?如果你是高校聯合儲蓄委員會成員,又會給誰貸款?進而引入知識點:銀行能獲得金融信息有哪些,信用考核的維度是什么,征信數據如何對金融業和個人生活發揮作用,如何增信等等。
“每次上完課,都有同學現場掏手機,去人行征信中心網站上查自己的信用報告,或者打開支付寶查芝麻信用分。”讓肖亮和他的講師伙伴們開心的是,同學們開始主動塑造自己的信用形象,比如有規劃地在信用卡和螞蟻花唄上留下消費痕跡,以便日后測評機構獲取自己的信用記錄。
在調查反饋中,信用課程綜合滿意度超9分(滿分10分)。在一次為期3周的校園“無人小站”信用體驗活動中有400人參與,信用消費率達到75.6%。
芝麻信用教育負責人今天說,芝麻信用教育的目標群體和大多數傳統公益項目不同,他們有學習能力,有行動力,帶著研判精神參與,所以在項目設計之初,便確定了一個思路——在方式和模式上“做小”,給參與者更多發揮能動性的空間,在規模和效果上“放大”,讓信用成為受年輕人尊重的品格,甚至一種潮流生活方式。
在芝麻信用相關負責人看來,這是一個面向未來、培育未來的項目。“3年規劃只是一個開始。我們有耐心從個人信用意識開始,培養群體信用行為,最終作用于國家信用體系的構建。”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今天對芝麻信用教育項目的未來性表示肯定和贊許。王振耀說,對信用教育的投入是一種耐心資本,而耐心資本兼具專業性、遠見性、社會性的現代品格,將成為中國經濟與社會轉型的急需品。王振耀表示,“善經濟時代”需要耐心資本承擔重要社會責任。
芝麻信用將用戶群體拓展到大學生之后,便把大學生信用重視起來,信用課程的開設無疑是值得正面思考的一項措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推薦閱讀教你利用芝麻信用分獲得阿里巴巴網商貸(小額)貸款_
上一篇: 上一篇:2016雙12狂歡節活動支付寶玩法曝光!
下一篇: 下一篇:你知道芝麻信用怎么綁定手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