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本期《致富經》——走訪”網店村“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致富經》,在大家的心目中,農村中的田地里有很多樸實的農民在干農活,喲么去外出打工。可是我們的記者卻找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景象,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
30多歲的侍繼良年初打工返鄉后,就再也沒有出城了。
他和妻子在家里開了兩家網店,短短半年時間,就輕輕松松地掙了五萬元。
“以前打工,累死累活一年也就存個兩萬元,跟現在簡直沒法比。”侍繼良撓撓頭,憨厚地笑著說。
他所在的村子里,原來兩三成年輕人都在外打工,現在幾乎無一人出外。“大家都在家開網店掙錢。”顏集鎮黨委書記吳國仁說,僅一個鄉鎮,就有1500戶像侍繼良這樣的人家。
這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記者上周末兩天時間里連續走訪江蘇沭陽顏集鎮和徐州濉寧沙集鎮,所見場面可以用震驚來形容:農民抱著孩子在電腦前熟練地敲打鍵盤,快遞在村道里來往穿梭……僅僅兩個鎮子,就有3000多戶農民上網“淘金”。
一個統計數據更能說明問題:淘寶網店中家具賣家90%出自沙集、花卉賣家80%出自顏集。
三個年輕人改變了一個鎮
夏凱沒有想到,他偶然一次到南京的出差,居然改變了整個沙集的產業結構,更把全村乃至全鎮帶上了網絡。
2005年,中學美術老師夏凱坐在南京的公交車上,突然發現街頭鋪天蓋地都是淘寶的廣告。
“回家后上網搜了搜,才發現那是可以開店賣東西的網站。”夏凱告訴記者,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把一些小物件擺到網上去賣。
生意不是很好,但這讓他很快決定:利用自己的優勢做些特別的東西。
做什么?美術老師想到了簡易家具,畢竟自己還有些設計的功底。說干就干,他和自己的兩個好友孫寒、陳雷要一起朝這個全新的領域進發了。那時的孫寒,剛剛辭掉當地移動公司的客戶經理職位,那可是月薪3000元的工作,在鎮上絕對算高薪!
方向有了,但做起來并不容易。
沒有加工廠。“2006年,我們想要加工木條,卻沒有人肯做。”夏凱回憶說,他們找了村里、鎮上幾乎所有家具廠,甚至連做骨灰盒的工廠都去過了,但還是沒有一家愿意生產簡單到極點的木條:把木材切成規定尺寸,然后在上面鑿幾個凹口。
就在他們沮喪的時候,陳雷的一個親戚終于同意幫他們試做一批。“我們當即訂了幾千米的木條做簡易家具。”夏凱說。
快遞成難題。三年前,沙集鎮只有一家快遞公司,價格還挺高:10公斤以內就要收15元。“發貨很痛苦。”夏凱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上起步了。
剛開始一個月只能掙到幾千元,爾后夏凱們的生意越來越好:1萬元、2萬元、3萬元、10萬元、20萬元……現在,還在做美術老師、每月拿著1000元工資的夏凱,每年從網店上掙回的利潤就有20萬元;而一門心思撲在網站上的孫寒,據說每年純收入200萬元以上,生意越來越大的他,雇了三個客服照顧客戶,還開了兩個木材加工廠。
3000農民扎堆上網“淘金”
夏凱們的賺錢效應,讓原本以拾破爛為主的沙集鎮東風村,看到了一個新的生財之道。
在村子里,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小小的房子里,擺放著一張床和一臺電腦。主人就坐在床上,用剛干完農活的手敲打著鍵盤,回應遠處買家的提問。
“我帶動自己的四五個親戚,他們再每人帶動四五個人。”夏凱描述著這個鏈條反應。
開始,村子里有些年紀大的老人,還覺得這是不務正業,“上個網也能掙來錢?”可是,很快他們就被事實說服了:自己的兒子跟著陳雷們開上網店后,兩三個月就拿回來一萬多元,而且錢的數目還在不斷增長。
沙集的網店數目在以幾何級數增長:2007年只有10多家,去年年初達到100家,今年年初就有1200家了。
在沙集鎮上隨便轉轉,無論前面的門店里賣的是文具、水果還是做婚紗攝影,后面的小屋里總是擺著一兩臺電腦,主人都在網上賣簡易家具。
“他們只需要照顧網上的生意就夠了,有了訂單就到周圍的家具廠去提貨。”孫寒說,即使這樣,一個月也能掙到3000元左右。
現在這個村開網店已經曾為了時尚,我們也期待著他們過得越來越幸福,生意越來越好。再見,下期見。
上一篇: 上一篇:右手飯碗 左手鼠標~
下一篇: 下一篇:新店開起來了,無人問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