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團購的經歷,很多人就是奔著優質的服務和低廉的價格而去的。在無商品不團購的今天,團購真的就便宜嗎?這里面是否就是真的誠信商家聚集地?
最近多家網站調查顯示,網購中商品折扣的貓膩很多,這一點在團購站上表現的尤其明顯。雖然多數商品的團購價格比較實惠,但團購網站虛構高原價“忽悠”消費者的現象比比皆是,先抬高原價,再以一折、二折甚至不到一折的超低折扣來吸引消費者,這已成業內的潛規則之一。
研究表明,服務類、酒店類、旅游類、電子類產品等團購消費,價格最易被虛高,而這些商品的特點是利潤高、附加值高。實物類的產品也有虛高現象,因為消費者對商品的材質、質量難以評估,很難判斷真實價格。
來自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以來共接到有關團購案件453宗,其中投訴案件有245宗。市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為了提高維權的成功率,消費者要注意索要發票、保存聊天記錄、短信留言等訂貨證據,在發生糾紛時以此提出維權證據。
此外,部分產品無統一定價標準,如電子產品銷售市場混亂,定價也有差異。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團購網站尚無準入標準,也無相關條款對現有團購網站進行監管。團購企業應自律,消費者在購買團購商品時也最好自行比價,理性消費。
部分團購網在售商品/服務報價虛高情況:
上一篇: 上一篇:從潘石屹網上拍賣房產談網絡購房
下一篇: 下一篇:不得不說的赫柏灣干紅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