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抖音、百度等行業巨頭爭相布局Vlog,誰能搶占先機?
近期,繼各種短視頻之后,一種叫做Vlog的視頻形式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從明星到素人,從網紅到企業,Vlog似乎一下子成為潮流。那么,問題來了,Vlog到底是什么?怎么突然就火起來了?
根據百度詞條的解釋Vlog為視頻日志“video blog”的縮寫,拍攝者主要用于記錄日常生活瑣事。簡單地說,就是把以往寫日記的形式換成了拍攝,你今天出門買菜又或者今天做了一道菜,都能通過Vlog進行記錄與大家分享。相較于短視頻,Vlog能夠展示更加豐富的內容場景,與直播相比,它又帶有更多短視頻特征,碎片化,節奏感、敘事感更強。
在2012年,第一支Vlog在YouTube誕生。有數據統計,在擁有超過19億注冊用戶的YouTube上,Vlog的數量已經從2013年的每日200條,上漲至2017年的每小時2000條。
這些Vlog頻道的內容幾乎涵蓋美食、旅游、時尚、美妝、學習等所有生活領域,深受年輕人追捧。而在國內如微博、B站等平臺,也在近兩年劃分出了Vlog專區,小影、一閃等專業制作vlog的平臺也早都開始布局。
時至今日,Vlog已經成為繼共享單車、短視頻之后又一投資風口。抖音、百度等行業巨頭也紛紛加入了這場潮流。
4月25日,抖音正式宣布全面開放用戶1分鐘視頻權限,并上線“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鼓勵普通用戶以更豐富的方式來記錄生活和進行內容創作。這意味著抖音正式入局Vlog領域,并準備大力扶持。按照抖音的介紹,用戶只要拍攝或上傳Vlog,參與活動頁面話題,即可輕松參與活動。為了進一步調動用戶積極性,對于優秀的創作者,抖音更是推出豐厚的獎勵來吸引用戶。
而就在同一天,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也被媒體曝出“今年要將Vlog作為發展重心”的消息。
這是在去年繼B站對Vlog的“30天挑戰計劃”與一閃在春節期間的“一分鐘創作挑戰”等活動之后,資本對于Vlog這一領域采取“真槍實彈”的大動作。而這并不是抖音首次向Vlog伸出橄欖枝,此前抖音app中的 #21天Vlog挑戰 、#我是抖音Vlogger、#Vlog日常等等官方活動早已陸續開啟。
行業低迷,Vlog或帶來新活力?
巨頭們爭相布局Vlog,首當其沖的肯定是看中了其中蘊藏的巨大流量。而對于整個短視頻行業而言,他們需要新的興奮點去刺激市場,從而打開新的場景。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春季大報告》顯示,2019年3月,短視頻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首次突破8億,同比增長42.2%,但月活躍用戶規模同比增速從63.2%下滑至42.2%。
這意味著整個短視頻行業已經進入疲倦期,急需新的血液來增加活力。而Vlog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前行崎嶇,還需不斷探索
就目前來看,Vlog雖然有各大行業巨頭加持,但不得不說水花尚小。這個“內容產品”要從小眾類別走向大眾類別,實屬不易。
Vlog最先興起于YouTube,雖然在國外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在國內會不會水土不服,尚未可知。目前,這一新興產品的優質內容在國內仍然比較稀缺。由于影片時長和畫質等因素的限制,b站和微博算是國內Vlog發展態勢較好的主流平臺,但這兩個平臺的頭部Vlog博主數量非常少。據了解,目前微博上認證的Vlog博主人數只在數千級別,而且大多數頭部Vlog博主的粉絲數基本都只有數百萬級別,無論從Vlog博主的數量還是粉絲數上來說,國內的Vlog環境還都處于初步探索期。
而國內Vlog的另一個陣地——b站的環境與微博相比有所不同,b站上發布的Vlog,只有少數專職的Vlog Up主帶動,很多Up主除了做Vlog內容外,還制作了其他方面的視頻,比如美妝、美食等。這就意味著,國內專而精的Vlog博主非常稀缺,因此優質的內容數量也就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Vlog在內容制作上存在一定的挑戰。無論是前期的拍攝技巧還是后期的視頻制作,相對于簡單易上手的短視頻而言,Vlog不管是技術層面還是內容方面的要求都相對較高。而這一點對于普通大眾而言充滿了難度與挑戰,這也是Vlog后期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Vlog自身的桎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無法像短視頻一樣快速普及。此外,目前國內的Vlog剛剛處于萌芽階段,因此,無論是前期的普及還是后期的商業變現,都存在非常大的挑戰。
但就像曾經無人問津的直播產業到如今迎來全民直播時代一樣,Vlog究竟是門檻高圈層小的小眾文化載體,還是如彼時的直播一般,在大眾市場未來可期?我們尚未可知。但諸如抖音、百度等泛娛樂平臺的強勢加入,或許能為這一產業催生新的可能性。
上一篇: 上一篇:星璨鴻途不懼艱險,爆款短視頻2021一起闖天下!
下一篇: 下一篇:抖音內容運營的前后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