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輪值
劉宇
《極駕客》《司機的自我修養》出品人
“內容變現”是一個談了很多年的話題,也是無數媒體人、內容創業者努力的方向。那什么是未來有可能爆發的內容變現模式呢?通過近幾年的演變,這個概念也變得越發清晰。
最原始的、且一直通行至今的所謂“內容變現”最常見形式就是用內容換廣告費、營銷費,這其實并不能算真正意義的“內容變現”。而前幾年出現的“知識變現”、“內容付費”,現在看都算是“內容變現”的初級階段:人們還是為內容本身買單,商品與標的只有內容,事實證明這種變現的當量也不大。而如今我們看到的“內容變現”的真正趨勢是什么?就是內容將會成為所有電子商務、有價服務、廣告營銷等最重要的入口。
隨便舉個例子,比如針對一本書來說,最初最傳統的做法是媒體人或內容作者幫助圖書商家做宣傳,廠家給予一定的廣告費;接下來內容作者開始售賣書中的知識,通過像知乎這樣的平臺嘗試內容收費。而未來,他們將通過像抖音這樣的“內容電商”平臺,借助傳播有價值的知識和內容的手段,內容作者直接售賣這本書,賺取傭金,賺錢的方式更加回歸生意的本質。也就是說未來最廣泛的內容變現模式就是“做內容的開始帶貨”,而同時,“賣貨的也開始做內容”。
我們其實應該感謝抖音這樣的平臺,不但給了內容創業者一個清晰的內容變現方向,同時也給了全天下所有的商家一把能快速挖掘商業價值的掘金鏟。這種內容電商入口比像淘寶京東這樣的原生態電商平臺更有潛力,因為他們真正做到了把電子商務的入口前移。在淘寶京東買東西,是有了基本的購買需求才會去,而在抖音這樣的內容平臺,種草營銷、收割粉絲、打通價值觀、引導消費,是讓買家在不知不覺中剁手下單,這種銷售模式看似潤物細無聲,但卻有著暴風驟雨般席卷的威力。
當然,對于汽車內容變現是個比較特殊的領域,消費者決策時間較長,影響購車的因素很多,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模式上,可能暫時還不能直接實現從內容到銷售變現的過程。但至少我們已經看到了比較清晰的方向,也相信很快會摸索出適當的解決方法。畢竟,內容將是未來商業交易中最重要和必經的一環。
劉鴻倉
《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媒體的門檻空前降低,只要有一部手機,每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這很像是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抖音”(或者快手或者小紅書等等平臺)和用戶就是大自然,各個抖音號就像不同的物種,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對于創作者來說,內容變現比傳統廣告模式更先進,因為它既可以通過廣告模式帶來收入,也可以通過流量來變現。對于用戶來說,獲取內容的途徑也更直接快捷。
宋海濤
《海川品車》《路邊停車場》投資人
有句話叫做“好的內容,永遠不缺乏讀者”,這句話,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沒錯的,以前,內容變現不是個問題,你可以依靠稿費、版稅等得到,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現在已經沒有人會深度閱讀了,人們更喜歡無腦娛樂,隨手點開個app看看短視頻娛樂一下自我,除了流量費(還是包月套餐的)不需要花任何錢,何樂而不為呢,這就苦了廣大內容創作者,沒人付費觀看,那就得想法子養活自己啊,要我說,所謂的抖音也好,快手也罷,那不叫內容創作者,充其量是內容搬運者而已,當全民皆直播,全民皆帶貨的時候,就真是買的不如賣得多,那就不是內容變現了,而是忽悠套現啦。
夏東
“踢車幫”主持人、出品人
這讓我想起個經典的商業故事。Levis牛仔褲。當時有一批商人意識到,與其加入淘金的隊伍,不如給淘金者提供生產工具和服務。結果,淘金的沒發財,賣工具和工作服的發財了。做內容是個零門檻的事兒。而互聯網內容發布平臺就是把內容門檻降到沒有的工具和服務。誰會成為大生意?不言而喻。至于內容,它還是它。如同美國的大學教育,寬進嚴出。入門是沒有門檻,出門可就難了。萬馬千軍之中,總還是有跑在前茅的。如同淘金。幾百年了,總是吸引著眾多想發財的人,前赴后繼之中,勝出的都已經是巨型的礦業公司了。
李耕
《轎車情報》總編輯
“汽車一加一”、“走吧耕叔Vlog”、
“上車吧吃貨”創始人
各種平臺的出現讓“內容變現”這種形式看似更加容易了,可要真正做好卻不是只有好的內容就能實現的,除了內容過硬,還需要平臺的支持(會有被綁架的趕腳),不舍得放血,酒香可能就會被埋在巷子深處。同時好的內容更要有持續性,除了燒腦不能停,還需要好的團隊來共同參與制作和運營。這也是為何很多平臺只想專注于做平臺,而不愿意做內容,一是制作內容需要聘用大量的創作型人才,成本高不說,還容易出現創作瓶頸,二是在民間內容的創造者眾多,通過互相扶(lì)持(yòng),實現變現。而且不同時期流行不同的變現形式,就看誰能踏準節奏了。
于英釗
《風度》雜志汽車事業部總經理
關于內容變現這個話題,由于一直就沒能立在潮頭上,所以感受也就不深,唯一一次就是很久很久以前,隨手拍過一次上上代奔馳CLS,然后身邊的一個富二代朋友看了圖片驚呼wk這車真漂亮,飛奔出門就買了一臺,嘆服!這種特例估計也是微乎極微,不過也算感受到了內容變現的威力,雖然,這個變現的是奔馳,跟我也并沒有多少關系。這個時代風向變得太快,而平臺也不是公益機構,它給你的流量需要匹配足夠博睛的內容,說句不好聽的,下水的大部分免不了炮灰的下場,所以先仔細想想自己到底處在食物鏈的哪一層,然后再看看到底要不要追這陣風。
何毅
《超級馬力》出品人
視車科技聯合創始人
內容變現有點兒按勞分配的意思,看起來很公平。現在做內容是零門檻,但不是零成本,所以變現能力也挺重要。以前電視購物就是電視臺的三類廣告,不是內容,現在好的直播帶貨既是平臺的內容,也是銷售和廣告,變被動為主動,這些當紅的內容運營者是厲害的。但是對于人口基礎龐大的內容個體生產者,小規模、作坊式的生產能持續產出高精尖的內容嗎?網絡上的數據造價和當年淘寶拼多多的假貨有區別嗎?吃瓜群眾是內容變現的受益者還是陪葬者呢?
上一篇: 上一篇:抖音或者快手無人直播賣貨教程 有興趣的可以去操作試一下
下一篇: 下一篇:抖音運營的靈魂: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定位?抖音都有哪些定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