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驚雷》在抖音拿下50億流量,背后是一場審丑式的狂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作者:少年于謙,頭圖來源:楊坤直播
音樂是個賺錢很難的行業,但卻也是個很容易讓爭議發酵的行業。
當花粥的病句歌詞“與虎謀早餐”逐漸被人淡忘,“打烊的酒館”能否登上大雅之堂的爭論消散,“淡黃的長裙”仍在腦海靡靡不散時,“喊麥究竟算不算音樂”的話題逐漸又熱了起來。
爭議緣起于幾日之前歌手楊坤在直播間的一次咆哮。
“這不是歌”面對直播間觀眾希望他能來一首最近爆紅的網絡神曲《驚雷》,楊坤憤怒地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什么東西。要歌沒歌,要旋律沒旋律,要節奏沒節奏,要律動沒律動”,“不僅難聽,還惡心俗氣。”
不僅diss了歌,楊坤還很直率的告誡觀眾,“以后喜歡聽《驚雷》的不要進我的直播間!”
隨后《驚雷》的原作者六道回應楊坤,表示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只要能給人帶來快樂的音樂就是好音樂,“你說《驚雷》難聽俗氣,但它比你任何一首作品都火。”
以往這種文化類、審美向的觀點往往會割裂成為兩個流派,一正一反相互駁斥,但只要提及“喊麥”,無論是朋友圈、微博,抑或是任何主流渠道,聲音總會出奇一致,“這玩意又土又俗,也能叫音樂?”
根據微博微熱點(wrd.cn)數據統計顯示,“楊坤DISS《驚雷》”在全網共計產生8.2萬條相關信息。微博相關話題#楊坤diss驚雷#、 #驚雷原唱回應楊坤# 引發網友圍觀熱議,總閱讀量為9.8億。
但其中信息,更多都是單方面的批判。其中,大V留幾手的這張喊麥示意圖更是在全網傳播。
就像是高手之間的過招,通常有來有回才能稱得上博弈,但抵制喊麥和支持喊麥者之間的battle,更像場單方面的勝利。
所以我們可以下結論“喊麥”輸了嗎?倒也不盡然,在快手、YY、酷狗的一些直播或是短視頻下,一些支持喊麥的言論,依然不絕于耳。
不過就像支持喊麥的人群本就不是微博、知乎等主流平臺的受眾,diss喊麥的人也從來不會進入喊麥主播的直播間,這場爭論注定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雞同鴨講”的對話。
喊麥的圈層試探
可以說,從一開始,喊麥的MC和其擁護者,本來是徘徊于主流視線之外。雖然在資本和平臺推動下,“喊麥”曾短暫的在2016~2018兩年里有過向圈外試探的苗頭。
但隨著2018年相關機構對天佑的一紙封殺,讓這股苗頭又重新回到了地下。彼時,騰訊音樂人便發表聲明,表示不再接受MC喊麥類音樂人入駐認領申請,以及不再通過MC喊麥類作品的發布請求。
主流平臺的封禁,也讓喊麥和公眾,進一步割裂為兩個世界。
在“全民抵制”喊麥的背景下,《驚雷》的爆火其實算的上是一個意外。
從今年3月起,以《驚雷》為bgm的短視頻在各大平臺上迅速走紅。截止到4月15日,在抖音的#驚雷#的標簽頁下顯示共有17.7w個視頻作品使用,產生52.9億次播放。
其中多數短視頻作品并非直接引用#驚雷#原版作品,更多是在其基礎上衍生出的二次創作,什么海綿寶寶版驚雷、搞笑方言版、古風版,層出不窮。
而驚雷走紅的原因并非是是公眾對于喊麥文化的認可,而是在短視頻時代的當下,《驚雷》由于歌詞奇異、另類,且語速較快,成為了類似于《生僻字》時公眾挑戰模仿的對象;
其二:近兩年類似于“文藝復興”、“土味文化”、“抽象藝術”的崛起,在阿giao、藥水哥、帶帶大師兄相繼走紅之后,人們也開始帶著“戲謔”的眼光重新審視喊麥。
《驚雷》只不過是他們挑中的一個樣板。
對于作者MC六道而言,很難說這次《驚雷》爆火對他而言產生的影響偏向積極還是負面。
一方面,憑借短時間內積累起50億次的播放,確實讓他有資本在回應楊坤時可以云淡風輕的表態“這首歌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
另一方面,驚雷的走紅也讓他暴露出自己或者說喊麥圈在創作上不足——驚雷火了之后,音樂人成學迅發聲:《驚雷》的伴奏盜用了自己的詞曲原創作品《姑娘跟我走》的女聲DJ版,原編曲是DJ小魚兒。
并且隨著事態演進,越來越多喊麥作品被指抄襲的案例也在被網友不斷扒出,這對于喊麥在社會中風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MC六道也許并不在意,畢竟按照此前“喊麥之王”天佑的說法來看,有爭議并非壞事。而且“越有爭議,別人越能記得住。”
喊麥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喊麥從誕生起,就是帶著互聯網的“原罪”的。它的出現并非來源于音樂或是藝術創作,而是情緒性的臟話宣泄和互噴。
在 2000 年左右,喊麥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已經廣泛地出現在北方的三四線城市和農村迪廳夜店。在伴隨著互聯網興起的十幾年發展過程中,喊麥陣地開始從線下場所往互聯網平臺轉移。喊麥最早在聊聊、QQ 空間、聊天室里通過同個圈子的人組成興趣群或聊天室進行創作與傳播。
大概在2008年左右,語音聊天室在網上興起,三四線城市的青年涌進出現了網絡喊麥的雛型,出現了網絡語音的“五項”。(五項分別為散磕、套詞、另類、MC、說唱)
根據百度百科釋義,網絡五項功能出自“游戲中罵人用,原先創作于久聊語音軟件,后已泛濫到UT、IS、YY等語音工具,五項的發展到了各大語音軟件中”。也就是說五項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在網上跟人打嘴炮而衍生出來的,而當時的MC或許也是國內最早一批的“祖安人”。
早期的喊麥風格不慎統一,但詞越臟,節奏越強的喊麥往往更加受歡迎,這也導致了這個時期的喊麥作品相比現在要更加低俗。
真正的“商業麥”出現在2010年,彼時一個來自四川瀘州的土氣青年化名MC石頭在網絡走紅,他的一首《情債》成為了當年的爆款熱曲,帶動著“嘿喂狗”、“我的低調不是你們裝逼的資本”等他的口頭禪也成為了網絡熱詞。
甚至在2011年,MC石頭作為“喊麥第一人”受邀到了北京地標性的livehouse愚公移山演出,而在此之前這個舞臺表演的都是一些類似于二手玫瑰、反光鏡、Joyside等小眾的搖滾樂隊。
確切的說,MC石頭的作品和現在流行的“帝王江山”似的喊麥還有著很大的區別,更多的是在一首歌的間隙穿插自己一些烘托氣氛的話術,雖然不再以“粗口”為準,但也著實談不上什么音樂性。
而石頭的走紅也并非來源于人們對他音樂上的認可,而是一種基于城鄉文化隔閡產生惡趣味的好奇,以及快速釋放壓力而滋生的優越感。
而后隨著YY等一眾語音聊天室的風靡以及直播的出現,喊麥也邁入了3.0階段。這個時期的喊麥作品更接近我們現在聽到《驚雷》,歌詞中夾揉著“君王”、“沙場”、“千秋”、“功過”等字眼,歌詞不僅凸顯出對功名的渴望,也極其具有攻擊性。
2016年MC天佑在接受《中國青年》采訪中曾把喊麥定位為“底層人的真實呼喊”,這句話其實對也不對。
對的點在于對于當時聚集在YY、快手等直播平臺的受眾而言,在上升通道越發狹窄的當下,渴求成功確實代表了部分“底層人”的心聲,不對的地方在于這些“吶喊”在受到網絡玄幻文學的影響,詞藻之間顯得并不真實。
在這期間,平臺也為喊麥文化的發展推波助瀾。
2016 年起,以yy、虎牙、斗魚、映秀、快手、美拍為首的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的相繼崛起。
在各家都在爭奪秀場類直播的間隙,喊麥以一種另類的形式開始入駐直播平臺。大量的喊麥主播相繼入住直播平臺,走入公眾視線,通過原創或翻唱的形式傳播喊麥作品,擁有了數量巨大的粉絲群,帶來了巨額的經濟效益和資本紅利,形成當下中國現象級的網絡文化事件。
“吸金”是當時幾個平臺推動喊麥的源動力,不同于以女性主播為主的秀場模式,喊麥帶給直播用戶的更多是一種精神信仰層面的崇拜,不僅通過簡單粗暴歌詞和形式展示了他們的幻想,并且在平臺連麥、PK等機制之下,讓用戶不斷的氪金沖榜,以營造“自己的粉絲團要比其他主播粉絲強的”優越感。
當我們在批判喊麥時,我們究竟在批判什么?
事實上,楊坤并非diss喊麥的第一人,自從喊麥從幾年前逐漸出圈,進入主流視線后,紛爭一直不斷。
當三年前《中國有嘻哈》第一季橫空出世時,一位叫做“MC帝王南夕”的女選手就對著吳亦凡劈過一次驚雷。相比于點評她的實力,吳亦凡最終選擇了點評點評她的造型:“你的發型很好看。”
“帝王南夕”是彼時炙手的紅人MC天佑的徒弟,被主流鄙夷的情形,天佑同樣經歷過。
在2017年的明日之子爭奪戰上,毛不易曾邀請到天佑助陣表演《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結果到了點評環節,音樂人趙英俊直言“毛不易和天佑在一起表演,有些委屈“,并表示自己受到了驚嚇。而楊冪稱呼了天佑一句“喊麥哥”讓天佑粉絲覺得不尊重idol,引起了新一輪論戰。
金星在曾經一期《金星秀》中,也公開談到了對喊麥這個直播現象的一些看法,他直言:什么玩意兒,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此番言論必然也遭到了喊麥者的反擊,直至天佑出來道歉。
而天佑道歉的口吻,和今天的《驚雷》的六道的表態,何其相似。只不過,彼時的天佑,并未將喊麥與音樂類比,而是歸結到了表演身上。
為什么每次喊麥出現在公眾視線之時總是面臨著口誅筆伐,我們在批判喊麥時,究竟在批判什么?
按照#楊坤diss驚雷#事件發酵后,樂評人呆若木一所言,《驚雷》“最大的問題不在于它沒有旋律、沒有節奏、沒有律動,甚至不在于它粗糙、低俗,而在于它表達之蒼白空洞到驚人地步,辭藻的堆砌傳遞出的信息毫無審美價值。”
如果按照這個觀點來看待“喊麥”,未免有些偏頗,畢竟歌曲音樂性的爭議每隔幾年就會輪回一次,尤其是在近幾年短視頻音樂風靡之際,“靡靡之音”和“口水歌”,甚至“抄襲”的聲音也層出不窮,但后者當時遭受的“非議”遠未像喊麥一樣嚴重。
音樂性之外,公眾惶恐的更多的來自喊麥所傳遞的文化及精神內核,以及對未諳世事的下一代的影響。
像《驚雷》、《一人飲酒醉》、《刀山火海》這類還能在主流渠道上播放的歌曲都或多或少充斥著“江湖義氣”、“社會風光”的潛在因素;而在臺面之下,各種粗俗、爛制、含有情色字眼、宣揚邪典文化的喊麥作品數不勝數。
正如新京報發表的評論,“喊麥缺失的不只是表達形式,更是內容所體現的思想本身,音樂不分貴賤,但分經典與糟粕。”
上一篇: 上一篇:冰火兩重天!抖音摔碗酒泡饃帶紅了西安,而西安旅游卻不給力扣非連虧6年
下一篇: 下一篇:流量霸榜口水歌洗腦 但《唱作人》不改“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