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微博微信廣告投放避坑指南!
上午有篇文章刷屏了,一甲方投放某傳媒公司旗下的微博大號,結果數據作假,全靠刷量,轉化慘淡,這樣的事件在行業內已經屢見不鮮,想收韭菜,結果被小v反收智商稅。
當然,也不排除寫作者在利用負面營銷策略,炒作事件,吸引眼球,至少像我們這樣的新媒體公司,微博投放項目,因為數據轉化不理想,早就不做了。
先科普一下,如果要做微博投放,建議您先使用數據工具分析一下,能少燒很多錢呢。
微博平臺有微任務賬號管理平臺(http://weirenwu.weibo.com),是微博官方賬號平臺,是目前微博KOL體系中賬號最全面的平臺之一,也是微博強制管理 KOL 的平臺,如果私自在微博上聯系KOL下單,微博會對內容進行降權屏蔽,導致博主發布的微博無法被其粉絲看到,一般有經驗的品牌主都會要求讓KOL在微任務進行發布。
市場上有第三方微博媒體管理平臺,大公司會自主開發內部檢測平臺,目前做得好的可以長期檢測的社交工具幾乎沒有。日常工作使用微任務加微播易平臺數據,加上扎實的實戰經驗可以滿足大部分的微博選號需求,我們可以用微博官方數據平臺來甄選賬號。
微博官方數據平臺來甄選賬號
在微任務上判斷一個賬號優劣,微博為每個賬號做了微博影響力指數星級,它表示綜合評定賬號粉絲量、活躍度數據,星級越高,在微博的影響力越大,以6星為最高,一星最低。接單率則表示,近一周廣告訂單完成量,對于我們來說,可以理解為配合度,和賬號被其他品牌下單受歡迎的程度。
除了微博之外,其實微信公眾號廣告,現在還是很受歡迎的,畢竟微信有龐大的用戶沉淀基礎,是品牌方無法舍棄的營銷陣地,即時今年抖音如火如荼,仍然有大把品牌堅守公眾號的陣地。
然而,面對2000萬公眾號,云龍混雜,閱讀量是真實的嗎?有多少真實精準粉絲?轉化如何?怎么選擇和自己品牌用戶標簽匹配的號?
在幫客戶投放廣告之前,我都會先了解幾個問題。
第一,投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希望直接的促進銷量,還是做品牌曝光,擴大知名度,或者引流,提升下載量,吸粉?抑或是刷選潛在的目標用戶?
因為,不同的投放目的,我們采取的投放策略不同。
如果是促銷引流,那么即時性和短期利益設置要比長期影響力重要,挖掘多個目標用戶群比孤注一擲更能降低風險,投一個百萬粉絲大號就不如投多個十萬粉絲小號。
如果是做品牌曝光,提升知名度,占領用戶心智資源,樹立品牌定位形象,那么自帶流量的自媒體IP大v們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消費心理學有個多看效應,就是你在不同的地方都看到同一個品牌的出現,而且他們傳播的內容很有說服力,有信任背書,潛意識里你會覺得這個品牌值得信任,品牌的傳播效力于信任度是捆綁在一起的。
實際上,很多客戶在投放之前,都沒搞明白自己的投放目的到底是什么?瞎投,自然不會有好結果。
其次,有個很重要的誤區,很多客戶投放時,總把大號的粉絲數多少作為衡量一個號好壞的標準。
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有些幾十萬上百萬粉絲的營銷號,其實不如一個只有幾萬粉絲的原創號,原創號運營多為個人,不以直接盈利為目的,沒有過度商業化,內容也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獨特觀點和立場,這樣的號吸引的都是精準粉絲,有自己的社群,文章的閱讀量雖然不高,但是粉絲年薪很強,這樣的號,值得投。
別忘了,現在很多早期的百萬粉絲營銷號現在都在迫不及待的洗白,想轉型為原創號。
曉涵的個人公眾號粉絲只有五位數,在新媒體細分領域卻價值百萬,為何?因為屬于垂直細分,粉絲十分精準,算是小而美的原創號,每年可以為公司傳播品牌,引流業務量達百萬。
所以,投放大號廣告,不要簡單直接粗暴的只看粉絲量多少,要看這個號的內容運營,粉絲粘性和忠誠度,同時,粉絲的多少也不決定一個號的命運,更多的是綜合粉絲活躍度,文章轉發數,點贊數,閱讀數和分享數。
如果你看到一個號的文章閱讀量十萬+,在你的朋友圈卻很少看到轉載,說明這個號是有問題的,千萬別被表面數據迷糊了眼,把錢燒在了僵尸大號。
明明看了后臺數據評價閱讀量有五萬,一篇軟文投放價格3.5萬,合理嗎?明明號稱五十萬粉絲的大咖號,為什么投放后只有不到10個訂單?
刷數據是這個行業的潛規則!火眼金睛,你需要學會鑒別!
診斷一個號,有一些黑科技,比如公眾號權重測試,也可以根據閱讀量、點贊數、留言來判斷號的活躍度和粉絲質量。
再者,關于投放的內容,一定是軟文比硬廣更有效嗎?什么樣的廣告內容是有效的?
不是的。針對不同的公眾號類型以及自身的供需關系,我們要使用不同的推廣形式。
比如你想給一個房地產樓盤做廣告,具體到了某個地域的樓盤,那么重點就應該是區位,服務,設施,交通,價格這些親民的內容,因為這才是一個購房需求者關心的核心重點,所以這種類型的廣告,硬廣就比軟文更直接有效。
如果你想選擇這家地產公司的品牌,那么講故事,說情懷,宣揚品牌文化,代表的生活品質,引發情感共鳴的軟文就更適合。
有個誤區,大多數人認為自媒體大號發的那種廣告是軟文,實則不然。
比如咪蒙的常見風格是講故事,折射出某個生活的道理,最后把這種追求引到品牌上,這更像是與品牌調性一致的獨立文章+文末硬廣,而不是植入到故事中的潤物無聲。
搞明白這一點之后再來看內容,思路會清晰很多。早期某些號用神轉折的方式嵌入廣告,由于形式新奇有創意,粉絲接受度普遍較高甚至引來大量的轉發。
而真正有效的廣告是讓用戶忘記廣告,只關注眼下的產品及相關話題,比如讀者會在文章留言:
神轉折的廣告形式正在失去吸引力,什么樣的內容組織更有效呢?
在營銷這件事上,感性總是碾壓理性,所以講故事、賣情懷總是比擺事實、列數據有效。
標題勁爆,刺激人性,可是不同的公眾號,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標簽,不是標題黨,就代表轉化高!稍有不慎,有可能會造成對品牌的傷害!
每個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別是一些優質大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調性,品牌方要找與自身用戶標簽和品牌調性接近的號!
不要隨便做標題黨!要重視內容!
此外,數據檢測,轉化統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投放一定要看數據數據數據,應該讓數據發聲,只有精確的數據分析,才能提升傳播效果。
如果需要通過閱讀原文跳轉到落地頁,務必在鏈接上帶參數,做好每個渠道貢獻流量的數據統計,以便監測不同渠道的實際效果,為下次投放提供更科學的參考依據。
公眾號文章一旦推送是無法修改的,所以在推送之前預覽文章非常重要。
對于動輒幾萬幾十萬的廣告費,如果推送后才發現鏈接有誤、二維碼無法識別、版式問題等,后續的調解會相當麻煩。
但是,標題取得好,內容也不錯,閱讀量也很高,可是實際銷量轉化就是不行,業績拿不出手,如何解決這種較好不叫座的難題?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產品!產品!產品!
最后,在投放之前,曉涵建議你至少還應該評估這幾個點:
第一,公眾號的類型:營銷號、企業號、還是個人自媒體?同樣都是10萬粉絲,自媒體由于自帶品牌效應,粉絲黏性和信任度自然更高,轉化效果也就更好。(但自媒體接廣告的門檻也相對更高)
關于單個閱讀成本,一般而言,一個閱讀量的平均花費在3-5毛錢一個。超過7毛錢,請慎重考慮,總之,單個閱讀成本越低,roi越高。
第二,原創比例:純粹靠轉載和拼湊堆砌出來的公眾號價值不大,頂多是增加曝光量而已,但某些曝光再多也是無意義的,這跟粉絲群體的類別相關。
c.小馬宋說渠道代表了消費人群,這點完全同意。比如去搞笑視頻上推廣理財產品,能期待多少轉化呢?常識性的分辨就不細說了。
你要看打開率,粉絲粘性,用戶互動性,誰更強,選誰。不要盲目相信粉絲數,那就是一個數而已。
第三,互動情況:比如點贊率、贊賞數、評論量甚至是首條評論的點贊數(如果有這些數據的話),拿去跟行業平均值做個對比,若低于平均水準,其報價也就不應該超過行業均價。
文末點贊數,是個很有魔力的數字,他代表讀者看完了這篇,并且表示了認可。
一般來說,點贊數是閱讀數的1%,這是健康的比例。
首條留言的點贊數,這個很容易作假,如果自媒體想推誰,把誰放出來,或者找了水軍推,一眼就能看出來。
想刷選大號,看留言評論是個好途徑。評論質量,反應了號的質量,內容長,走心,數量多,說明粉絲對文章有較高共鳴,號的質量較高,值得投放!
第四,歷史推送:查看其歷史文章的內容基調,如果形式混亂、毫無個性,也不值得投放。其次是發廣告的頻率及類型,若是過往的廣告密度較大,或有黑五類的歷史(減肥豐胸等),你投得再多也不會產生效果。
第五,發文習慣:推送的周期,推送時間是否固定,推文數量是否穩定等等。
對于廣告主來說,微博微信投放不是粗放型的廣告投放,要做到有效果有效率,除了大數據的分析,還需要人工熟悉和對微信公號了解程度,只有“大數據精準選號+優秀的文案+第三方的監測數據+合理的推送節奏”才能事半功倍,甚至“以小博大”!
作者:唐曉涵
來源:唐曉涵
上一篇: 上一篇:現在做抖音做哪方面容易火?現在還好做嗎?
下一篇: 下一篇:現在做抖音短視頻拍什么比較容易火?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