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soul、探探、積目社交APP產品分析!
1943年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分為五種,由高到低依次分為: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
我們了解到社交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且重要程度大于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信息高效率傳輸優勢拓展了交友的方式,QQ就是國內最早最大的陌生人社交產物,然后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作為社交工具成了人們新的生活方式,在這過程中不斷涌現挑戰者想從社交紅利中分一杯羹,皆以失敗告終,微信的地位暫定為無法被撼動。
近幾年,各家紛紛開始往社交細分領域布局尋找突破口,從以話題、興趣為主題的社區社交類產品到直接“看臉翻牌”匹配的顏值類社交產品數不勝數。(據統計,在2019年國內市面上出現過的社交產品就達150多款)
那么,如果說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線上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就一定是必需品嗎?陌生人社交產品有直接改變人們生活的方式,或者說有提高人們交友的效率嗎?還是說,僅僅是依據互聯網思維一廂情愿創造出來的需求?
圖片由 @pattlexue 獨家提供,未經授權不可使用
01 概述本文主要分析三款產品,概括為兩個派別:
1. 內斂派以soul為首,主張“靈魂社交”,其核心業務是用戶可以通過UGC社區表達真實的自己,產品以降低人們的孤獨感為價值主張,創新點則是將人格分析結合AI人工智能算法,是一種“心靈匹配”的方式為用戶推薦感興趣的人和事的社交產品。
2. 外放派以探探和積目為首,主張“顏值社交”,其核心業務是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務的方式,向平臺上的用戶主動推送其他用戶的資料(以卡牌形式展現用戶照片和其他基本信息),用戶可以選擇向右滑動表示“喜歡”,或向左滑動表示“不喜歡”,當用戶雙方同時做出“喜歡”的選擇時,雙方“匹配成功”,可直接開啟對話,是一種“看臉匹配”方式的社交產品。
下面將通過拆解這三款產品主要功能的業務邏輯、差異化以及商業模式等方面,希望能讓你對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三款陌生人社交App有更好地了解。
02 底層核心的業務邏輯本段將基于注冊后的正常流程,拆解三款App是以什么方式獲取到用戶最底層的畫像:
1. soul第一步:收集基本的用戶畫像,用于匹配算法的底層邏輯依據,以提供更精準的匹配體驗,內容包括:
注冊時必填的信息
(※圖①為“靈魂測試”頁,圖②為初級人格測試題,圖③為與其他用戶匹配度結果,圖④/⑤為匹配結果中合拍與不合拍情況分析)
注冊完成后選填的信息
(※圖①-圖⑥分別為“在做”、“在熱愛”、“在聽”、“在看”、“在玩”和“在讀”引力簽類型的內容)
第二步:基于用戶信息和系統分析生成的用戶畫像數據進行內容推薦,推薦內容的主要形式有兩種維度:
注:
第三步:在后續的用戶行為中也會進行挖掘、篩選、分類、分析和校準,以完善更全面的用戶個人畫像。
2. 探探第一步:與soul相比,探探的做法相對原始,依賴用戶主動輸入,在注冊完成后會引導用戶完善個人資料便于優化匹配(大部分為選填信息,跳過也不影響用戶使用主干功能)。
( ※圖①,②,③為探探個人資料編輯界面)
( ※上圖為探探個人資料信息結構圖)
第二步:基于底層的用戶畫像信息數據進行個性化推薦。
( ※圖①為探探首頁,顯示用戶卡牌概要信息;圖②③④展開顯示顯示用戶更多信息,其中會明確標出雙方共同點;圖⑤為用戶個人主頁)
3. 積目第一步:與上述兩款相比,積目的做法可以稱得上簡單粗暴,在注冊時要求必選一個興趣(且只能有一個),作為后續系統推薦時的依據。
( ※上圖為積目興趣信息結構圖)
第二步:發現篩選:選擇篩選的距離范圍,以及興趣范圍(全部興趣或與你相同的興趣)。
( ※圖①②為積目發現篩選頁面;圖③為首頁,展示用戶卡牌信息;圖④為用戶個人主頁)
4. 小結綜合可得,以上三款應用如果按核心功能的業務邏輯復雜程度進行排序,為soul>探探>積目,而交友目的性的直接程度則與其核心功能業務邏輯復雜程度成反比,為積目>探探>soul,這其中的部分原因與產品本身定位的目標用戶群相關:
soul
soul主要針對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用戶,25歲及以下占比高達84%,四成用戶為在校生,更喜歡進行線上交流和分享,且男女比例比較均衡(在交友應用中不多見),早期soul還瞄準了海外留學生用戶的市場,能理解他們的痛點——需要一個能遠在異國他鄉排解孤獨寂寞、且能與國內網友分享和交流的社區,在產品上線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支持海外用戶的注冊登錄,并在YouTube和instagram上投放廣告吸引海外用戶,而國內則是通過豆瓣和知乎渠道引流,吸引年輕有活力的社區愛好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oul用戶對探探的安裝比例(重合度)僅為25.5%,說明soul準確得找到了這一細分用戶群——更愿意表達、分享和交流而不急于通過快速手段找對象。
探探
探探則是一開始模仿Tinder出道,用簡單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戶瀏覽其他用戶資料的效率為特色,早期取得極大的優勢搶占了市場份額,在被陌陌收購前探探官方提供的數據中,(2018年6月)探探手機注冊用戶達9000萬,其中90后用戶占比75%以上,日活躍量600萬,次日留存率高達75%,完成超過30億次用戶匹配,用戶男女比例為6:4。到了2019年底,注冊用戶數量超3億,18-25歲年輕用戶占比最高,App Store社交和生活類別中,下載排行和收入排行均位于第一名。
探探用戶年齡分布在25-34歲的占比接近42%,多為白領,高收入人群較多,更看重直接匹配的效率。
積目
積目主打“潮”“酷”風格專屬年輕人的社交平臺,倡導以興趣為基礎拓寬社交圈子,其主要用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95后占比近80%,是對音樂、藝術、潮流文化有追求的Z世代群體,可以通過產品內以下幾個方面印證:
1)提供的興趣項更為年輕個性、另類和小眾化,例如LiveHouse、改裝車、音樂制作、釋放、怪癖、字母等;
2)App UI呈現黑白色系為主的風格和官網品牌傳達出的年輕時尚的視覺理念一致。
(※上圖為探探官網,應該好幾年沒更新了,整體風格和設計比較“復古”)
(※上圖為積目官網,點擊圖片可新開頁訪問,官網以全視頻的形式為背景,視頻內容中的不同場景突出了產品核心價值“興趣”、“交友”以及“約會”)
3)用戶頭像平均質量較優,趨近于“網圖”,翻快一點的話會有一種“都長得差不多、相似”的感覺,這里的網圖并非貶義,而是指緊跟潮流、擅長打扮和自拍的一類人。
如果同時體驗探探和積目兩款產品,這種差異會十分明顯,甚至你會懷疑是不是真的有“托”,主要原因還是面向的用戶群體屬性不同,其次平臺用戶體量小也是一個因素,不過這也引發了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關于用戶頭像的真實性問題,存在過多的“網圖”該怎么辦?
03 討論關于真人的問題和認證的重要性對于真實用戶的重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探探>積目>soul
1. soul由于soul主打的心靈社交,用戶頭像采用類似早期騰訊QQ時的卡通頭像模式,不支持自定義上傳圖片,表面上算是基本屏蔽了顏值因素,所以在產品邏輯上并沒有強調實名認證的問題,只能通過用戶自主判斷。
而探探和積目主打的是顏值社交,頭像或者說照片的真實性有助于推進匹配的效率。
2. 探探探探采用的方案是“人臉識別技術比對”,認證的前提需要先上傳一張主頭像(最多能上傳6張頭像),主頭像必須是清晰露臉照便于認證。
測試功能過程中發現即使是認證不成功,探探也會保留認證時的人臉面部數據,如果在后續添加新頭像時,系統會自動發起比對,減少用戶操作。(由于只比對主頭像的照片,所以其余五個位置的頭像不影響)
3. 積目積目則是通過讓用戶手動填寫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然后再進行“面部特征生物識別”完成實名認證,其主要目的是完成“實名認證”,而非探探的“真實頭像認證”即能證明該用戶所上傳的頭像是其本人的照片。
4. 小結對比之下,積目“實名認證”功能定位不清晰,更像是為加而加的功能,并不能起多大作用,如果說是為了約束用戶行為,但也不是強制性的要求。
而探探“真實頭像”的功能更符合產品定位,是為了提升用戶曝光度和匹配效率。在認證通過后,用戶身上會有明顯的認證標識,可為其他用戶做判斷時提供有效佐證。
更準確的說法則是探探“真實頭像”認證只能說明大概率或99%概率是本人,因為盜用網圖在陌生人交友App很常見,常被應用于詐騙和引流等黑產行業。
探探百度貼吧中就有大量相關的廣告貼,例如出售賬號(主要是偽裝成女性的賬號,越多人“喜歡”價格越貴)、提供朋友圈素材(日常真實生活照、同一個人的語音包和視頻,更具真實性),還有市面上泛濫的真實頭像“代認證”服務,他們會通過對照片上的人臉進行關鍵點標注,再生成正面活體實人認證所需的眨眼、張嘴巴,搖頭等動作信息,甚至可以針對更高要求的面容識別進行臉部3D建模,所以對于探探這類App而言,“真人”就顯示格外重要,要通過不斷優化認證準確度或增大認證難度以提高“代認證”門檻,持續打擊相關惡意用戶、排查異常賬號,保持平臺“健康度”。
04 關于社區的差別對于社區建設的重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soul>積目>探探
1. soul社區對于soul而言,是最核心的功能業務,通過什么方式能營造出屬于soul用戶的樹洞和精神園地,這是soul一直在追求和強調的,來看下他們是怎么做的:
1)找準目標用戶群
在早期投放廣告時,集中在知乎、豆瓣這兩大相對文藝范兒、年輕的社區,所制作的廣告文案因地制宜,符合對應社區的文化,也符合產品冠以始終的調性——“跟隨靈魂找到你”,以情感化方式向用戶傳達,與之共情,吸引到的用戶也是認可這個價值,期望能在此盡情分享喜怒哀樂,分享那些在朋友圈不敢發的內容,甚至是能找到自己的soulmate。
(※上圖為soul投放至豆瓣的廣告)
2)精細化運營
通過合理的運營手段促使用戶生產出高質量的UGC內容和活躍用戶氛圍,提高社區用戶活躍度和黏性:
( ※圖①為soul官方助手發布的活動頁;圖②,③,④為對應tag標簽的話題詳情頁)
3)AI大數據匹配算法分發內容
有別于微博以推薦頭部KOL為主,soul則是徹底貫徹了“個人內容分享社區”的定位,通過合理的數據分發模式讓用戶的內容分發更加平等和有效,就像品牌slogan“跟隨靈魂找到你”說的那樣,soul也是這么做的,用戶在“廣場”中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人,這就是soul打造的“人格分析+AI”匹配算法的魅力之處。
4)推行官方孵化計劃,鼓勵用戶持續創作優質內容
2019年11月25日啟動了“SSR”孵化計劃(Super Soul Real),旨在鼓勵用戶創造更多優質內容,對在某一類垂直領域有持續創作的用戶進行扶持,打造用戶分層中的頭部KOL,扶持獎勵包括流量、資源扶持、專人運營和數據分析支持以及現金獎勵等。
其主要目的是為豐富社區內容形態,布局六大垂直領域的內容生產,以更大化、更全面滿足不同興趣分層的用戶。
( ※上圖為“SSR”計劃中六大垂直領域及包含的內容)
5)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以符合并穩定產品整體調性
通過組建內容審核團隊嚴格把控內容質量,將機審無法判定的內容(異常)進行24小時人工審核,保證內容合規性。
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在機器識別度不是特別精準的情況下,用戶的帖子沒有能夠及時發出,對于重UGC內容社區的產品而言導致的壞體驗是致命的,用戶發布的內容在短時間之內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曝光獲得點擊量(閱讀)和反饋(點贊和評論),錯過了內容曝光點,很快會沉沒在海底,極大打擊用戶創作的欲望和信心。
特別是在春節疫情高峰期間,實際體驗下來,涉及圖片、音視頻類的帖子審核速度明顯過慢(即使是發布普通的風光照),讓人不禁懷疑系統到底有沒有針對內容中的圖像、視頻和音頻語音進行機器判別,亦或是高峰期發帖量大,機器處理速度慢,判斷準確率低,內容積壓在審核隊列中導致人工審核不及時、周期長,且產品本身沒有提供帖子發布狀態,即使是審核不通過用戶也不能及時獲悉狀態和原因。
不過對于內容如此嚴格把控的程度有跡可循:
2019年4月到6月期間,國家網信辦啟動了對即時通信工具內容的專項整治,因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淫穢色情內容被分別采取了約談、下架、關停等不同程度的懲罰,涉及陌生人社交玩法的許多平臺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
soul也不例外,在下架后的兩個月時間內部開始排查所有可能的風險,并制定了嚴格的內容審核和監控方案,在增大了對內容的把控力度同時,也影響了部分用戶體驗。
在去年八九月份重新上架后,進行大范圍推廣拉新,由于注冊用戶量激增,內容平均質量下降,隨之而來導致一些老用戶流失,普遍覺得“不像以前的soul了”,這無疑是給社區的內容運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1)減少明顯網圖傾向、無意義內容(主要表現為虛榮心作祟,博關注之類的內容)、“莫名其妙”的熱門內容;(例如腿照,女生在soul發布此類內容是很受男生喜歡的,點贊量會莫名的多,其他用戶會效仿,從而導致惡性循環,認真創作內容的用戶會失望)
(特別說明: 以下案例中用戶所發布的圖片為該用戶發布時所呈現的原始效果,本人并無做二次打碼處理。但為了保護相關人員,在頭像、名稱及部分文案上做了特殊處理,以保證在該平臺上無法通過搜索方式找到,避免對其造成騷擾或傷害。
*以下圖片僅作為產品案例分析使用,如果給您帶來不便,請聯系我刪除,感謝您的理解。)
圖①:
屬于“莫名其妙”的熱門內容中的一種,分析發布的圖片和文案都很難明白其中點贊的數量為何能達到300+,照片原圖無露臉,與該用戶溝通后確認也并非是墻上所展出的畫引發了觀眾共鳴,最后猜測可能是該用戶的關注人數多導致。
圖②:
屬于“無意義內容”范疇,熱門主要原因分析:JK元素及露腿。
在體驗App的前期,能經常看到“露腿”、“展示身材”相關的熱門內容,其主要特點是用戶不需要露出面部信息就可以吸引到很多點擊量(可排除是用戶偏好的原因,體驗過程中并無對相關類型的標簽話題、動態進行關注或點贊評論的行為數據)
圖③以及下圖②③④:
也屬于“無意義內容”范疇,通過明顯帶有引誘性質的圖片或文案在短時間之間就能獲取大量的關注和點擊,即使是下圖④中的自拍圖片被原用戶“馬”的面目全非。(2分鐘之內就能達到23個贊)
上圖①:
則是一種典型代表,一句簡單“撩”人的話和一張能表明自己是女性用戶的圖片,就能吸引接近900個用戶點贊,伴隨而來的基本是“私信”轟炸,聊天icon上徽標99+的情況是大多數soul的女性用戶或多或少都能遇到的,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為之。
為什么強調只要是能表明自己是女性用戶的圖片就能吸引到關注呢?
有一位男性用戶分享過一次經歷,在發布了一張小概率會被誤認為是女生的照片后,他收到了一些男性用戶的私聊消息,截圖如下,關于這個問題我們留到最后來分析。
(※前提:該男性用戶動態中有明確能證明性別的照片;而以上聊天記錄中可以很明顯了解到,部分男性主動并不能證明是對你了解后產生了興趣,而僅僅是因為你是稀缺的“女性”)
2)加強推薦算法準確和精細度,需要對用戶進行更多更細維度的分層,目的是減少不同層級之間用戶的交流,互存但不互斥,這也是為什么有些用戶覺得“soul好像變了”的主要原因;
3)加強“不感興趣”功能的體驗,分析用戶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對用戶不感興趣的原因進行本質溯源,主要是圖片的內容、文字、風格、標簽、話題還是作者本身的原因,如果僅僅根據系統給內容打的標簽為準,很容易存在和用戶主觀感受大不一致的情況發生,可通過減少和控制相關標簽的樣本量,再對用戶后續的行為進行偏好判斷以及校準;
引導用戶對機器進行訓練,使其更懂用戶,加強推薦或“不感興趣”功能的普及,普及則要求該功能在交互上具有易用、清晰明了和準確等性質。
2. 探探由于探探近期社區模塊有大更新,下面會簡單列出前后版本進行對比分析:
改版前:
探探在改版前除了匹配及聊天功能,還有個“朋友圈”功能,功能范圍如名,與微信朋友圈大致相同,支持評論和點贊匹配成功的好友動態。
比較小的區別就是特意強調了動態“私密評論”功能,這一做法是為了降低用戶的戒備心,意指“只有對方可見”,評論后順帶會將評論內容及概要或圖片轉發到對方聊天窗口,這點與微信不同,探探則更希望最終的流程還是回到即時聊天這個閉環上,提高雙方交流意愿。
(※圖①②為改版前的探探“朋友圈”;圖③為聊天窗口界面)
改版后:
改版后的更新點如下:
(※圖①為改版后探探的“關注”頁;圖②為用戶個人主頁;圖③為“附近”頁)
改版后增強了社區屬性,新增的“附近”模塊和“關注”功能也增加了用戶間觸點的路徑和細分場景,能促進用戶生產內容的欲望,增大個人動態曝光量和延長了用戶使用時間。不過前期內容質量參次不齊,通過觀察可以得出推薦機制比較隨機,匹配算法有待加強和優化,向用戶偏好的匹配度方向進行推薦。 另外更新后有一個比較奇葩的問題,原本版本中強調的“私密評論”變成了公開評論內容,且不支持刪除,迭代功能前后邏輯互相違背。
3. 積目積目社區主要分為四個小模塊,分別有:
積目社區推薦的內容尺度包容性明顯更大、更“開放”,會有許多擦邊球傾向的內容上熱門推薦(比如露骨的文案、過于暴露的圖片和帶有暗示可能的拍照姿勢),可能會吸引大膽前衛、思想開放、敢秀的年輕用戶群體,但也更容易面臨監管可能,且不是一個可持續、良性循環的內容社區。
在分析積目是怎么形成如今產品調性之前,我們先了解下積目創始人蔡狄的創業歷程:
所以不難理解積目為何會形成與其他產品完全不同的氣質,從將各類小眾興趣列為興趣項就可見一斑。早期通過非常垂直媒體宣傳、舉辦潮流文化和街頭活動吸引相同價值觀的用戶,將產業資源和興趣圈層打通,再到用戶之間自傳播沉淀為中、頭部優質的種子用戶。
(※圖①為社區“推薦”頁;圖②③為社區“地區”頁;圖③為動態詳情頁;圖④為個人主頁)
但是探探和積目的社區都會有個明顯的問題,社區互動性差,(特別是積目)社區中推薦靠前的內容多以獲得他人的認同感以及滿足個人虛榮心、展示欲、博關注為重點的內容,單向評論居多缺少互動性,另外推薦內容基本與用戶興趣不相關,推薦機制更多存在隨機成分。
從去年10月份被映客收購至今,并未明顯看到相關匹配或推薦功能、策略和算法有比較大的提升。
社區如果僅僅只是用于多一個用戶曝光的途徑,而缺少關鍵的互動,就不足以建立有效的閉環,形成一個在平臺上獨立的功能產品。陌生人之間破冰如果單靠個人的“找話題/尬聊”能力很難維持長久的關系,從而產生很多“一次性”浪費,好的社區應該更像是一個能承載用戶的興趣、生活動態以及個人名片(多維度展示)的場所,為用戶之間破冰提供更有指導性方向的話題。(比如我通過soul的“靈魂匹配”匹配到一個用戶,點進去她的主頁后發現她最近看了調音師這部電影,剛好我也看過這部電影,我們之間就有了共同話題,可以就此展開交流)
4. 小結陌生人社交難逃低俗怪圈,流量和商業利益誘惑下,容易打擦邊球,特別是在2019年,因為社區管理的敏感問題被下架或約談的App有很多。
近期行業內也揭露了一起惡性事件,soul運營合伙人李某為打擊競品uki,故意設局制造違規內容,以此舉報來打壓同行,導致uki被下架近四個多月,產品注冊用戶量出現斷崖下降,造成公司運營停頓。
由此可見,陌生人社交行業競爭激烈,都在為了搶占市場,想盡辦法爭奪市場份額。據相關報道,soul前員工爆料其實惡意舉報對手的想法,在2018年就有了,而此次惡性事件發生的時間則是2019年6月soul被下架之后,擔心競爭對手趁機趕上,搶去流量,才真正實施的。也突顯了陌生人社交賽道上各家的焦慮,只有“活命”才是首要的目標,有時候犧牲一些商業價值,產品堅持合規化才能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為公司創造利益。
05 關于商業化方面對比三款產品在現階段主要通過會員訂閱制和售賣虛擬幣等增值服務的方案進行變現。
探探在今年3月份傳出正在內測直播功能,于近期(4月15日)大面積開放測試,距離全量上線不會太遠。另外積目四月初也傳出涉及直播相關的消息,這不僅僅是探探和積目的競爭,背后還是陌陌和映客之間的較量。
下面將對三款產品中付費功能及價格進行簡單對比:
1. soul【超級星人】主要特權可查看誰訪問過你的主頁、聊天等級加速、發布5分鐘的音視頻動態等。
(※soul-超級星人價格表)
【虛擬貨幣】可用于購買一些功能的特權和虛擬商品,有對標QQ的“禮物”,可用于贈送好友,有對標QQ秀的“超萌捏臉”,未來要拓展應該也會往QQ的“厘米秀”方向走。
目前暫未明顯看到soul出現其他類型的變現模式,正在探索的只有在當前模式上的一些延伸嘗試,例如主打的“靈魂匹配”功能在進行收費的可行性測試,通過逐漸減少每日匹配次數上限、提高匹配精確度和匹配效率,再慢慢過渡到付費,這種方式比較適合一個長期主打免費的功能過渡至付費的過程,最終的替換速度還是要根據用戶的反應數據決定,與免費階段時的體驗形成明顯差別用戶才會買單。
(※免費向付費過渡的流程)
2. 探探【VIP】主要用于滑錯反悔、任意更改定位、無限“喜歡”次數(普通用戶每日120次)
(※探探-VIP會員價格表)
【查看誰喜歡我】開通后可以查看哪些用戶“喜歡”了你
(※探探-“查看誰喜歡我”特權功能價格表)
【閃聊配對】每日3個蒙臉在線配對實時聊天的機會,對話達20個回合可解鎖對方頭像,或者通過購買“偷看特權”直接解鎖。
在線實時配對聊天彌補了“卡牌配對”低時效、高延遲的問題,閃聊的也只能是已開通了該功能的用戶,雖然用戶范圍被縮窄,但雙方“配對”的意愿程度是高度接近的。
閃聊開始后的前20個回合還設置了蒙臉機制(指用戶看不到對方真實頭像),意指先“靈魂社交”,通過聊三觀、聊興趣完成匹配的首輪考驗,可惜現實很骨感,很容易通過互相刷屏解鎖,最終都是奔著“和你聊天的人到底長什么樣”去的,閃聊的功能雖然在滑牌中顯得更具有價值,但是硬要套一層“面具”,在產品內的功能矩陣中顯得格格不入,有點像開倒車。
我不禁在想,是先有蒙臉的收費點,還是先有蒙臉的需求點。
(※探探-“閃聊配對”功能價格表)
【超級曝光】該功能可以在30分鐘內增加曝光度(10倍的人優先看到) 【閃聊偷看】可在閃聊配對時直接解鎖對方頭像
【探探幣】探探的虛擬幣,可用于購買超級曝光和閃聊偷看
3. 積目【VIP】主要用于滑錯反悔、任意更改定位、無限“喜歡”次數、優先推薦(增加曝光量)、高級篩選(篩選項包括用戶照片數量、標簽和星座)。
(※積目-VIP價格表)
【查看誰喜歡我】開通后可以查看哪些用戶“喜歡”了你。
(※積目-“查看誰喜歡我”特權功能價格表)
積目從去年底被映客收購后,十二月份開始進行變現方案嘗試,先開通的是VIP增值服務,“查看誰喜歡我”服務依然是免費,到了今年一月開始逐漸加大測試范圍,“查看誰喜歡我”需要付費才能查看,從貼吧的反饋來看,對沒有付費習慣,一開始就享受“白嫖”的部分普通用戶來說會是比較大的打擊,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失去了原本的重要優勢,用戶價值驟減,而且付費功能價格相對較高。
4. 小結soul傾向于打包功能付費模式,會員在購買其他虛擬道具時有額外折扣,而探探和積目采用多點付費模式,便于后續拓展新的變現功能。
三款均有“查看誰喜歡我”的功能,對于soul的用戶而言,訪問主頁1次2次不值一提,而反復查看多次,甚至每天“關心”到一定程度,就足以刺激用戶付費揭謎底,當然,更多是取決于用戶的好奇心與是否在意。
(※上圖為soul-“誰看過我”列表頁面)
而對于探探和積目用戶而言,“查看誰喜歡我”是一個“外掛”般的功能,相當于掌握了“主動權”(可以從喜歡你的列表里面挑選你喜歡的完成匹配),自然價格也比偏貴,探探的“查看誰喜歡我”為60元/月,積目則為58元/月。
2019年6月數據:
【探探】
41.7%的用戶年齡在25-34歲之間,41.2%的用戶為企業白領,40%的用戶收入在5-10k之間,9.2%的用戶收入在10-20k之間。
【積目】
65.8%的用戶年齡在18-24歲之間,43.9%為在讀學生,43.3%的用戶收入小于3k,10.5%的用戶收入在3-5k之間。
積目對標價格的參考目標沒考慮仔細,自己的用戶屬性也沒了解清楚,探探五成以上的用戶多為白領、上班族和高收入人群,有足夠的付費能力。
而積目主要用戶群體為在校學生或剛剛踏入社會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對他們而言,包季的騰訊視頻會員再加上一個麥當勞巨無霸可能會“更香”。
5. 拓展近兩年來直播行業進入成熟期并呈現下滑的趨勢,走勢低迷有疲憊期的態勢,為了刺激商業生態,陌陌和映客開始布局陌生人匹配效率相對較高的興趣交友領域,并也有將直播帶入陌生人交友領域的意向。
2018年2月,陌陌以7.6億美元的價格全資對探探完成收購。 2019年7月,映客以8500萬美元的價格對積目完成收購。
如果單看直播業務,探探有陌陌背書會更具優勢,另有消息稱探探如今的直播團隊就是陌陌原本的直播團隊,陌陌這些年走得非常穩,始終位于直播行業最頭部,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9年Q4陌陌的運營利潤為14.585億元,2018年同期為10.926億元。 2019年Q4探探的運營虧損為2.027億元,2018年同期運營虧損2.199億元。
被收購后的探探并未給陌陌帶來很可觀的收益,而且在2019年4月份探探卷入“涉黃”風波,產品被全平臺下架整改,兩個月后才得以重新上線,至今仍未恢復至下架前的規模。
2018年,陌陌的月活用戶從Q1的1.03億到Q4的1.13億,僅增長了10%左右。
2019年,陌陌在前三個季度的月活用戶數分別為1.144億、1.135億、1.14億,12月為1.145億,較2018年同期的1.133億僅增長200萬,二季度甚至還略有下滑。
此時的陌陌商業模式見頂,用戶增長停滯,急需尋找下一個大規模變現場景,希望可能就寄托在2018年以7.6億美元收購的探探身上。
有跡象表明,探探的用戶是具有可觀的付費用戶規模的,根據官方發布的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Q4探探付費用戶有450萬,且探探與陌陌用戶的重合度低(當然也是能被收購的其中一個原因),這時候上線直播業務,目標則是完成對探探直播存量用戶的挖掘,從而拉動陌陌的營收增長,而探探在產品和業務層面也需要新的元素刺激,加快商業化進程。
通過引入直播和“附近的人”豐富探探產品的形態及商業模式,在未來直播運營的策略上,探探應該會更偏向尾部的直播用戶傾斜,主打附近的主播頁面,強調陌生人直播交友的屬性,這樣會更符合用戶對原本產品的訴求和期待。
(※圖①為直播-推薦頁;圖②為直播-附近頁;圖③為發現-附近頁,發布-動態/直播功能;圖④為發現-附近頁-最近直播推薦)
直播和“滑牌交友”這兩個舊元素是否會碰撞出新火花,探探的新模式是否能引領下一個風向呢,還未知,可以預期的是:
在今年3月27日晚,我在soul上面發起了針對“是否會打開soul應用通知”的投票,115人參與投票,結果顯示關閉應用通知的占比達76.5%,接近八成的用戶會選擇屏蔽應用通知。
這還僅是抽樣統計soul用戶的選擇,要知道soul對于應用通知提供給用戶的權限是比較開放的,消息接收模式如下:
(※上圖為soul-通知設置界面)
探探
積目
(※上圖為探探和積目推送的“運營激活類”通知)
小結
應用PUSH通知作為App中很重要且最常見的激活和挽留用戶的運營策略,用得好那將是純收益零成本的買賣,用不好反會提醒用戶卸載App。
soul在這方面相對比較克制,選擇把主動權交給用戶,提供了定制化的通知消息組合,由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設定,既保證良好的用戶體驗,也與其他App形成了明顯的體驗差,從而提升好感和忠誠度。
而探探則根據用戶使用頻率進行分層,然后采取不同頻率的推送方案:當天打開頻率較多,則不會推送任何運營類通知;一到兩天及以上不打開App,則會在早8點至晚10點之間每隔兩個小時推送一條激活喚醒通知(一天最多會有8條),通知的主要類型為推薦附近的用戶,打開后所推薦的用戶會排在卡牌列表的首位。
積目采用的推送策略時間會比較隨機,內容主要屬于誘導點擊類,點擊文案打開后也不會有對應的落地頁。
各家都采取了不同的通知運營策略,是基于對平臺下用戶的理解,soul更像是一個朋友,走情感化路線,探探則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自殺式的策略,最壞也不過是卸載,最好的情況是喚醒成功,再不濟也只是關閉應用通知繼續保持沉默,有需要時你肯定會打開。
2. 關于用戶轉移至微信問題在陌生人社交App中你很經常能遇見這種情況,很多人上來聊不到兩句就會開口要微信,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下這種做法其中可能的原因:
排除詐騙和引流等其他特殊情況,索要者并非平臺忠實用戶,只是將平臺作為拓展好友的渠道或工具,這類人更重視社交效率,其目的是完成自己“搭訕”的閉環,即索要微信成功作為結果,是一種慣性動作,這種做法在多數情況會被拒絕,在少數情況即使交換微信后,也只是淪為微信通訊錄中的沉寂“好友”。
除此之外,就是好友關系已經進展到雙方愿意達成現實或接近現實關系的共識,才會互加微信,微信在部分用戶心智中是作為熟人社交工具,存在一定的門檻,而這種情況普遍是陌生人社交最擔心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平臺能做的只有是努力增加自己被替換的成本,提升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提高用戶價值及有別于微信的差異化體驗,下面對比下三款App針對此類情況作出的反應和策略:
soul主要通過獨特的社區氛圍和好友共同的聊天等級等組合手段吸引用戶留存。
聊天等級:隨著在雙方聊天回合數增加,聊天界面右上角的愛心會一點點累積。每滿3顆愛心可以點亮1個字母,以此類推,點亮soulmate則達到滿級,越往后的字母所需的聊天回合數就會越多。(同性之間會顯示藍色,異性之間會顯示粉色)
soulmate空間:在點亮soulmate之后,可以選擇建立soulmate關系,同時可以擁有二人專屬的soulmate空間,發布屬于雙方的動態。
(※圖①,②為soul聊天界面;圖③為個人主頁,提供soulmate空間入口;圖④為soulmate空間;圖⑤為“廣場”推薦的soulmate空間動態)
探探和積目則不同,大部分用戶的目的是想通過該App找到對象或拓寬交際圈認識多一些人,如果雙方關系尋求進一步發展,在探探或積目App內進行交流肯定不是最佳選擇,而是會選擇微信更像是能承載熟人關系的App,而如果雙方發展為戀人關系,大概率都會成為流失用戶。
此外,探探和積目能留住用戶的最主要原因是提供了接近無限多的關系撮合可能,用戶會抱有與之匹配的關系出現,而如何保持用戶的熱情,減少挫敗感,是特別需要考慮的問題。
3. 關于用戶被騷擾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探探和積目天生自帶高門檻,只有雙方完成匹配才可進行對話,而soul的情況在上面也介紹了,女性用戶在私信基本無門檻的App中極其容易受到騷擾,soul采取的做法是提供“防過度打擾”機制,用戶當天的私聊人數達到上限時(預估為99人),其他新的私聊用戶則需要通過送禮才能開啟聊天通道。
不僅“貼心”為用戶提高了防騷擾門檻,還自然地促成虛擬商品的交易,送的禮物用戶會收到通知,以及在個人主頁的“禮物墻”上可以公開展示。
但“被騷擾”本人對這一“貼心”的機制基本無感知(除非他人告知或自己了解得知),這多少存在一些不透明,如果是在“防過度打擾”機制被觸發時,當事人端有提醒標識,甚至可以自主選擇關閉“防過度打擾”,在用戶體驗和商業價值上會更平衡。
當然,這完全取決于決策傾向,在某一情境下,某些機制默默運行以不打擾用戶為出發點,也是一種好的用戶體驗。
(※上圖為soul-聊天界面-“防過度打擾”彈窗)
在防騷擾的問題上,“堵”只能是暫時性的方案,且只是該問題組合方案中其中的一個子方案而已,如果從長期可持續的角度看,建立起用戶信用體系,嚴格精準實行獎懲措施,能極大約束用戶行為,更好對用戶進行分層管理,也響應了之前soul在推廣文案中提到的:
你的靈魂不能太無趣,否則我們建議你不要來。如果你三觀不正,我們不歡迎你來。如果你的目的不單純,我們禁止你來。
雖然舉報功能是App最基本、常規的功能,但在探探這邊,執行力度的層面會更具說服力,一旦發現并證實用戶存在騷擾、“約炮”字眼等行為,都會面臨直接封號的結果。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女性用戶在陌生人社交App中是處于被保護和追捧的角色,是處于社區食物鏈頂端,一個好看的女生一天可以收獲近萬個喜歡,普通一點的幾百上千都有可能。前幾天從一個用戶那里了解到,注冊了兩年,但玩的特別少,就已經有26萬人點贊,男性用戶主動積極,女性用戶相對被動,一個長相平庸的男性用戶數月可能也收獲不到幾個喜歡。
探探創始人王宇曾經分享過一個數據:
在探探中男性用戶會喜歡60%的女性用戶,而女性用戶只會喜歡6%的男性用戶,還有女性用戶匹配成功率超高,有60%的成功率,我們的數據中,最不受歡迎的女生也要比最受歡迎的男生受歡迎。
當然不排除有部分男性用戶是沒有篩選條件的,而女性用戶更多會先仔細查看資料中的照片和其他信息,例如職業、愛好、對某些事情看法(價值觀),思考后才會下決定。而大量“不走心”的“喜歡”也會使女性用戶逐漸減少對可能會出現匹配關系的期待值,從而導致女性用戶只能貢獻出極少量的“喜歡”。
即使在今年二月份國內疫情高峰這種最特殊的情況下,探探人均使用時長增幅超30%,App內每天配對數、聊天消息條數均上漲20%,女性用戶右滑“喜歡”男性的比例也僅僅從6%上漲到9.8%而已。(破了探探創立6年以來最高紀錄)
(※圖①為積目用戶表示“沒怎么管這個軟件,突然就破萬了”;圖②為探探注冊兩年但非活躍女性用戶,收獲了26W+“喜歡”;圖③為探探女性普通用戶,一天收獲近500“喜歡”)
4. 結論所以在關于男女性社交主動性差異的問題上,即使是舉全社會之力在短時間內都很難扭轉平衡,我想,這也就是為何陌生人社交需求會一直存在的原因吧。
寫在最后感謝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或啟發。意猶未盡,希望在下一篇能針對某一個App展開講,如果有什么想法、建議、意見歡迎留言或聯系,再見。
作者:半歲PM
來源:半歲PM
上一篇: 上一篇:國內做智慧工廠的公司工廠管理信息系統軟件
下一篇: 下一篇:智慧車間工廠管理系統-智能工廠mes系統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