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34
跟在競品后面走,是最安適也可能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但我們永遠只是一個低級的執行者。
隨著美團點評的不停發展,公司的品類越來越多,誕生了諸如二手交易、美團打車等新的戰略業務。
而APP現有首頁導航欄,可供給展示的品類坑位,已遠遠無法滿足新品類曝光的需求。
如果繼續向下拓展導航欄坑位,采用類似攜程首頁九宮格架構設計,則將壓縮活動運營位的空間與保舉信息流的露出率。
由此,為了保證業務流量的分發效率,導航欄尾部的分類入口的重要性逐步凸顯。
該入口既需要承擔起業務/運營活動,流量分發第二戰場的使命,又要成為扶持公司新/戰略發展業務的搖籃。
在此配景下,Link從去年11月份開始,接手負責了全部分類頁的改版設計。
目標則是在連結用戶固有查找品類習慣的基礎下,兼顧常用品類的不變性和效率,扶持新品類/活動的導流曝光。
下面我將圍繞市面上優秀APP的設計案例與自身改版的經驗,談談關于全部分類頁的前世今生。
一、入口來源目前,全部分類頁主要有兩種形式的流量入口。
第1種是類似淘寶、美團、點評的設計,位于首頁導航欄的尾部,幫手用戶繼續瀏覽查找目標品類。
第2種是類似網易考拉、一號店的設計,在APP底部tab導航區有單獨的入口,成為用戶快速查看尋找目標品類的常用快捷入口。
不少APP,例如京東,則是共存了上述的兩類入口。
二、頁面設計全部分類頁從內容模塊上,主要由一級業務、二級業務、活動資源運營位和搜索框四個模塊組成
從框架結構上,可分為頂部導航欄、左側導航欄、無導航引導三種類型。
1.頂部導航欄適用于用戶個性化保舉體系較精準完善的產品,通過用戶實時/歷史的搜索、瀏覽、保藏等行為數據積累,直接命中用戶的查找訴求,引導用戶完成交易。
優點:導航欄占據空間較小,可最大程度凸顯實際內容,增加點擊吸引力
缺點:單屏露出的一級品類較少,可能導致效率低下
2.左側導航欄適用于公司一級品類紛繁復雜的產品,在有限空間內曝光較多的一二級業務。
優點:曝光業務數量多于頂部導航欄,用戶查找一級分類的效率更高
缺點:導航占據屏幕接近1/3位置,倒霉于業務實際內容的鋪陳
3.無導航欄適用于公司一級類目較少的產品,設計更加簡單高效
優點:最大化的曝光一二級業務內容
缺點:
信息布局凌亂,一二級業務區分度不高;信息單元僅由文字聚合,重點不突出,內容的吸引力較低;風格簡單,美不雅觀性欠缺三、迭代歷程上文敘述的2種來源,3種頁面框架,在點評的全部分類頁迭代中,皆有涉及,經驗不成謂不豐富。
1.從1.0到2.0點評是從信息內容辦事延伸到團購閃惠交易,信息內容是APP的價值基礎。
如何給新生的新業務導流,給諸如家裝、結婚等低頻的一二級業務獲取流量,是點評一直在思考探索的標的目的。
一個平庸的產品,不必然需要很好的創新能力。但一個想要繼續快速成長的產品,必需要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不然只能永遠跟在競爭對手后面。
拋棄市面上成熟的左側導航欄設計,在2.0版本中,點評灰度測試了頂部導航欄以及底部tab入口的大膽設計。
雖最終未達到預期,但也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以下是收獲的2點反思。
第一點,底部tab入口的效果欠安,從宏不雅觀層面來看,是中國第三產業辦事業的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
用戶在生活中對于O2O分類的訴求仍集中于美食、外賣、電影等高頻粗礦的一級分類中,而對于更為細分的如茶館、采摘、攀巖等辦事類目或者說是生活方式,渴求度較低。
該類消費場景的頻次也較低,不足以支撐起獨立的tab入口。
第二點,頂部導航欄設計效率欠佳,源于與淘寶導航欄展現的是成熟的品牌,在全部分類頁通過個性化呈接細分品類比擬。
點評在導航欄已按照用戶興趣偏好,鋪陳了感興趣的一級類目,在全部分類頁,較難命中用戶的訴求。
反過來說,用戶在點評全部分類頁的訴求也更為分散,頁面點擊分布也論證了該點判斷。
2.從2.0到3.0在2.0版本的迭代泥澤后,是繼續執著的深陷其中,做困獸之斗,小步優化迭代設計?
還是推翻一切,否定之前,本身所有的判斷,改為左側縱向導航欄結構?
我們的選擇,正如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是后者。這樣的決斷不但需要勇氣和決心,更需要嚴謹的方法。
上一篇:三個步驟,解決設計中的“死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