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7-09-02 15:12
去年年底,網絡文學的抄襲問題愈加凸顯。熱播劇《錦繡未央》涉嫌抄襲200多本小說,今年伴隨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原著小說被控抄襲名為大風刮過創作的《桃花債》,作者唐七一直背負著抄襲的惡名;《楚喬傳》也被指抄襲《九州縹緲錄》和《斛珠夫人》;8月9日,唐七宣布,自己通過四川西部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所和編劇余飛來鑒定小說抄襲問題,結論是沒有抄襲……就在網友分別站隊之時,匪我思存又拋出猛料:指責網絡小說《甄嬛傳》和《如懿傳》均涉嫌抄襲自己的作品。
據不完全統計,有八成的網文作品或多或少有抄襲嫌疑,而且這一現象其實一直都存在,這兩年集中爆發的原因還是“IP改編”概念被突出,而且有很多作品確實大火了,尤其是涉嫌抄襲的作品更容易大火,伴隨而來的名利之爭越來越多。為什么原創沒火,涉嫌抄襲的反而火了,有網友給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原創者半夜辛苦織布,好不容易織出精美的布匹,抄襲者、借鑒者、模仿者,是各家織的布做成百衲衣,所以好看。而更為客觀理性的分析認為,“網絡作家早期具有獨有的創作,比如價值觀(《楚喬傳》與《斛珠夫人》,都是不做朝生暮死的蜉蝣)、核心情節(《孤城閉》里兩個隔著宮墻傾吐情感兩處相思,后來被于正借鑒)、情感模式(匪我思存的虐戀模式、顧漫的甜寵模式)、新鮮的文風(大風刮過的沖淡文風被唐七模仿借鑒)。原創的人不可能都有,但是抄襲的可以借鑒各種,集大成吧。”
目前,匪我思存指責流瀲紫抄襲,的確存在連錯別字都一樣的尷尬,而且按照常識判斷這已經是抄襲的實錘,比如匪我思存的微博中就曬出了如下證據:“‘夾岸桃花蘸水開’,我總是記成‘夾岸桃花敷水開’,所以大家看看錯得一模一樣的‘敷水’……至于‘雙鬟鴉雛色’,真是巧到尷尬,‘雙鬟’應該是‘雙鬢’,錯得一模一樣呀?”但在未有大量證據之前,也只能說是“疑似”抄襲。截至記者發稿時,流瀲紫本人并未做出任何回應。有業內人士分析,“網絡文學這幾年發展太快了,很多作品都有繼承和發展的問題,網文的生產機制又很難出精品,一天一萬字是常態,難保原創。依照傳統的抄襲(調色盤)鑒定看來,很多涉嫌抄襲的應該沒法構成抄襲,畢竟內容比例在那里;但是受到原創的影響、模仿借鑒肯定跑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