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工智能與醫療結合的產物,騰訊發布的AI醫療影像產品“騰訊覓影”近日又迎來了新的合作伙伴。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病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病院(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廣東省第二人民病院、深圳市南山區人民病院后,四川大學華西第二病院、四川大學華西第四病院、四川省第二中醫病院也加入了騰訊發起的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聯合實驗室,并頒布頒發共同啟動肺結節篩查臨床預試驗。
騰訊覓影拓展肺結節等早篩病種
此前,騰訊覓影在食管癌早篩方面已有落地,利用騰訊覓影的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輔助醫生對食管癌進行早期篩查,發現準確率高達90%,幫手患者更早發現病灶,減輕痛苦。
除了食管癌早期篩查,騰訊覓影還將拓展到肺結節、乳腺癌、宮頸癌等病種篩查。
以肺結節早篩為例。據悉,騰訊覓影利用騰訊優圖在大數據運算、圖像識別與深度學習方面的先進技術,提高對于肺結節的檢測敏感性與準確度:按照測算,其對早期肺癌的敏感度(識別正確率)達到85%以上,對良性肺結節的特異性(識別正確率)超過84%,對于直徑大于3mm小于10mm的微小結節檢出率超過95%,可幫手放射醫生大幅提升肺部CT的早癌篩查能力。
四川省第二中醫病院加盟騰訊AI實驗室,主要合作的病種是肺結節的檢測與輔助治療。病院將充分發揮自身領域的優勢,計劃在醫生教學工具、影響自動化診斷、輔助診斷工具等方面取得創新成果和突破,加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和中醫藥健康辦事的融合發展和潛力挖掘。
“在參不雅觀了解了騰訊的AI產品‘騰訊覓影’之后,我感觸很深。”四川省第二中醫病院總會計師李俊忠先生說道。“騰訊覓影”篩查一個內窺鏡檢查用時不到 4 秒,對早期食道癌的發現準確率高達90%,這樣的精確度以及高效率如果在病院廣泛應用,對病院的工作效率以及醫療辦事質量,可以達到質的提升。
人工智能醫學產品成為醫生的有力助手
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沈驥在2017“互聯網+”數字經濟中國行·四川峰會上體現∶“信息化迅猛發展鞭策醫療領域的加速智能化。目前人工智能在輔助診療、基因分析、精準醫療等方面呈現了突出的優勢,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他認為,騰訊覓影的發布,正是人工智能技術和醫療融合創新產生的深度實踐。“我們期待騰訊公司推出更多的人工智能產品,為便利人民群眾就醫做出新貢獻。”
四川省華西第四病院加入騰訊發起的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聯合實驗室,將充分利用AI醫學影像輔助診療等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為臨床科研分析、診療質量提升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進一步為醫師提供更高水平的培訓教學,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健康診療保障。
華西第四病院院長李曉松院長也指出,,人工智能是處于目前世界發展前沿的一個領域。過去醫生診斷病情,更多地是憑借自身經驗的積累。現在通過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輔助醫生提高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減少誤診率與漏診率,因此可以說,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有著相當大的前景。同時,充分利用電子診斷的醫療大數據,從中進行數據挖掘,也能夠推進醫學科研的發展。
除了在肺結節等領域取得了必然的突破外,騰訊覓影在檢測可疑“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過程中也具有極高識別度,驗證準確率超過95%,有助于醫生判斷患者的病情。
人工智能醫學產品是解決醫療痛點的新機遇
人工智能的價值并非只限于概念,而在于實在的運用所產生的價值。與其糾結于人工智能所謂顛覆意義,不如談論人工智能對于現實社會的輔助和支撐作用。
目前,中國醫療領域總體呈現供需不服衡、衛生人員本質有待提升、結構性問題突出、資源浪費等現狀。人工智能與醫療的結合,是解決醫療痛點的新機遇。為此,國家自 2015 年起相繼出臺數十項政策性文件,逐步將人工智能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對醫療領域提出人工智能發展要求。
騰訊覓影的出現,是人工智能與醫學的跨界融合,不但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使醫生有更多的時間提高自身水平,還能夠把醫生“還給”患者,讓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對患者解釋病情病因,給患者帶來真正有價值的辦事。
基于醫療影象人工智能發展,騰訊覓影極大降低了一些癌癥早篩等領域的醫生培養和診療成本,為某些癌癥高發地但之前主治醫生無力促及的區域提供更多的保障。對于“基礎單薄、人才缺失”的基層地區來說,類似騰訊覓影這樣的人工智能醫學產品無疑可以為這些地方提高診斷率、分擔三甲病院所承擔的就診壓力提供巨大的幫手。
如果想了解主播的最新直播動態,還等什么,趕緊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或者點擊下載鏈接安置神獸直播,一鍵關注全網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