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代表了世界品牌的高度,這讓我愛上了中國品牌。”德國時間 9 月 1 日,在柏林國際博覽中心的IFA現場,世界頂級工業設計師、兩屆紅點獎獲得者Torsten Redlich由衷感嘆道。
獲得Torsten Redlich的贊嘆著實不易,作為德國工業設計師,Torsten Redlich有著德國人最典型的嚴謹氣質。在本次IFA展現場,Torsten Redlich始終用挑剔的眼光審視參展家電,然而卻頻頻點贊海爾,甚至展后還專門繪制了一張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的草圖。

“海爾系”品牌表態歐洲市場
究竟是什么產品征服了這個苛刻的德國設計師?這一次的答案恐怕難以具體回答,因為征服Torsten Redlich的并非是某一款產品,而在于整個“海爾系”品牌共同展現出的強大競爭力。在展會現場,本次海爾差別于過去的單品牌展示形式,而是攜旗下GE Appliances、Fisher & Paykel、卡薩帝三大品牌共同表態,同時這也是海爾全球化品牌陣容在歐洲市場的首次集中展示。
“海爾系”品牌的全面表態,這改變了我們對于中國品牌概念的一種傳統認知。過去我們一直存在著誤區,即把產品與品牌直接劃上了等號,好比我們會認為,海爾品牌就是海爾生產的洗衣機、冰箱或者一眾家電,而不會去考慮海爾之外的品牌產品。事實上,這種“一對一”式的固態品牌概念已經不適用于如今的網絡化、全球化趨勢,其減弱了中國品牌的全球影響力了,也磨平了本該進一步提升的品牌價值。
而海爾此次攜多個品牌表態,事實上就是向全球市場透出一個信號,即海爾品牌并非是孤獨前行,而是以“群系”的姿態再一次引領著中國的品牌高度。這其實就一改“戰列艦”式的單一作戰模式為“航空母艦”式的集群發展策略,在拓展市場渠道范圍的同時,提升品牌影響力。此外,“海爾系”品牌產品集體征服德國設計師,其也證明了海爾在拓展品牌集群的同時,依然能夠保證全品牌產品的高質量表示,這也是海爾在此次IFA展上發出的另一個聲音。

全球化布局構筑品牌影響力
那么在“海爾系”品牌登場的背后,又蘊含著什么樣的意義?最重要的應該是海爾對于全球化的深刻的布局。在展會現場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藍色的海爾LOGO外,GE Appliances、Fisher & Paykel、卡薩帝的品牌LOGO同樣醒目。而值得關注的是,首次參展的Fisher & Paykel展示出了“社交廚房”高端廚電解決方案,瞬間便吸引了眾多高端用戶的圍不雅觀;而卡薩帝推出的“纖見”物聯網纖維級洗衣機,憑借人、機、衣三者智能“對話”的高端設計,受到了歐洲經銷商們的青睞。據悉,歐洲市場已經出現海爾、GE Appliances兩大品牌協同滿足差別需求的格局。而預計 9 月底,卡薩帝廚電工廠將在意大利落成,屆時海爾將用三大品牌共同滿足差別歐洲市場的用戶需求。
事實上,在許多歐美用戶的傳統目光中,中國品牌產品往往是廉價、山寨的代名詞,但在此次IFA展上,,“海爾系”產品的表態讓歐洲用戶看到了中國產品在高端、藝術領域的頂級競爭力。從這一層面看,借助“海爾系”品牌布局全球化,海爾的格局視野絕非僅限于開拓全球市場,而是要提升中國品牌的全球高度。可以說,海爾所要探尋的正是改變“MADE IN CHINA”這一略帶貶義的中國品牌印象,讓中國制造的影響力持續在全球范圍內發酵。

人單合一模式改變品牌高度
那又是什么驅動著“海爾系”品牌踐行著自身的全球化格局?這背后的核心驅動力便是人單合一模式。在人單合一模式的驅動下,海爾成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并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當地化的研發基地,以適應全球差別國家的用戶需求。但人單合一的價值不只是一種純粹的驅動力,其更具有社會性和普適性。
2016 年初,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頒布頒發人單合一進入在全球生根、開花、結果的元年,這實際上也開啟了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社會普適之路。人單合一之下,是海爾對于多元化文化體系的包容,其不但是一種商業模式,也是海納百川的文化內涵。人單合一以人性為核心,相較于價格更在乎價值的產生,這也難怪當張瑞敏在GE Appliances的員工大會上說出“不是股東第一,而是員工第一”的時候,其不雅觀點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