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的北京平谷大桃豐收季,桃農劉師傅用上了智能大桃分揀機。分揀機會按照大桃的大小、顏色、品相來自動分揀,這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分揀效率。用智能分揀機來分桃,平谷桃農劉師傅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機器是由北京工業大學的幾名自動化專業學生制造,借助了百度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臺的能力,現在大桃分類的圖像識別準確率高達90%以上。

(桃農使用機器)
北京平谷桃農劉師傅年近六旬,劉家世代都種桃,他也有 35 年的種桃經驗,家里的 40 畝桃園,是北京平谷最核心產桃區,一年能產 80 萬斤大桃。家里的年輕人都在城里上班,桃園只剩劉師傅老兩口打理,每到大桃成熟季,大桃的采摘和分類就成了他們最操心的事。劉師傅每天夜里兩、三點就起床下地干活,每年還需花費 3 萬多元雇工人來資助摘桃和分桃,就為了等早上桃商來收桃時賣個好價錢。“每個品種的桃子成熟期就幾天,品相好的桃子可以賣到7、 8 快錢,這些桃子到了超市就能賣到 20 多塊錢。”劉師傅說道。

(機器分桃現場)
周忠祥是北京工業大學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智能大桃分揀機就是他和其他 3 名同學制造的。有一次他們去平谷采摘,看到桃農手工分揀,感覺費時并且效率不高,就萌生了做一臺機器的想法。起初,學生們對制作機器信心滿滿,但如何判斷大桃的品相就成了新問題。幾個同學商量后,他們選擇了百度開源的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臺來對大桃進行學習分類。最后他們將傳送帶,推拉裝置,電路控制系統和大桃品相識別系統整合組裝成了一臺智能大桃分揀機。

(學生采集數據)
為了讓機器學會分桃,學生給機器“學習”了 6400 張大桃的照片,在這個過程中,機器自動提取了各分類的特征點,并形成了本身的分類邏輯。由于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分揀機不單能夠實現自動分揀,還會不停積累并學習新的數據,不停提升自身的準確率。
智能大桃分揀機的應用,可以極大的解放人力,提高分桃效率。幾個學生“碼農”目前已將大桃分揀機的所有方案和源代碼分享到了GitHub開源社區,他們希望有更多人去迭代這些代碼,不停提升方案品質。

(機器學習的照片)
人工智能和農業的結合,得益于百度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開放。此前,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就推出了Duer OS和Apollo兩大開放平臺,讓人工智能賦能于各行各業,共同創造新價值。
近期,國務院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要將人工智能與各行業融合創新,在制造業、農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居等各行業和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智能化水平。這也正如百度CEO李彥宏所言,“任何一個產業,人工智能都可以在里面起到作用。” 未來,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厘革的核心驅動力,將會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厘革積蓄的巨大能量。
如果想了解主播的最新直播動態,還等什么,趕緊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或者點擊下載鏈接安置神獸直播,一鍵關注全網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