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世界,面對風險,我們是應當消極應對坐以待斃還是應當主動規避未雨綢繆?商業調查工具天眼查近日上線的新功能——“天眼風險”能夠讓您化被動為主動,“一鍵檢測”功能讓用戶輕松發現公司或自然人的商業風險。“天眼風險”延續了天眼查“查公司,查老板,查關系”的特性,在此基礎之上,按照“天眼關系”數據庫關系圖譜,實時監測公司和老板的動態風險。目前市場上尚未存在同類型產品,“天眼風險”的出現也為“商業調查+互聯網”這種商業模式提供新思路。

天眼查創始人兼CEO,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柳超博士向記者介紹,商業風險是動態的,會通過“商業關系”進行傳遞,單憑對單一實體的風險監控早已不能滿足風險控制的要求,而商業調查的素質在于關系的梳理與發現、風險的預警與防控,天眼查不會固步于“企業信息查詢”這一初始階段,他和團隊將致力于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更加全面地、視覺化地、動態地展示企業之間的關系。此次上線的“天眼風險”正是基于對關系的深層挖掘,能實時查詢通過關系傳遞的商業風險,及時演算出可能受影響的“公司”或“老板”,輔助用戶判斷與決策,及時規避不須要危機。柳超博士體現,當前社會,數據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缺乏有技術含量的精加工,就如同樹木和家具都是一堆木頭,但價值含量天差地別。天眼查就像是一位擅長精加工數據的木匠,通過獨有算法,從龐雜無序的數據中發現互相之間的關系,挖掘出對用戶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記者使用發現,“天眼風險”幾乎覆蓋了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種風險,為了便于理解和使用,在展示結果上分為八大類,包孕:法律訴訟、失信公司、被執行公司、經營異常、行政處罰查詢、嚴重違法、股權出質、動產抵押。點擊進入各大類之后,則是每一個具體事件相關的公開的法律資料和數據信息。用戶可以將整個頁面相關內容備份留存,便于與其它官方網站公開信息查對比較。

作為一款人人都能用的商業調查工具,天眼查的核心數據來自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多個政府權威數據平臺。截止目前,天眼查收錄了全國超1. 2 億家市場主體信息,包羅上市信息、企業信息、企業發展、司法風險、經營風險、經營狀況、知識產權等近 56 種數據維度,并對每個企業以百分制的形式給予評分。記者調查了解到,評分是系統按照后臺數據自動產生,完全拒絕人工干預。
天眼查公關總監崔夢玲女士向記者介紹,基于天眼查獨有的圖引擎技術,天眼風險是在天眼關系基礎上,能一鍵實時檢測“公司”,“老板”或周邊關聯動態風險的功能。現實商業社會中,風險不但會影響自身經營的健康值,還可通過商業關系網絡進行傳遞。按照“公司”和“老板”所構成的已知商業關系網絡,“天眼風險”所呈現的全方位的風險辦理體系,更有利于風險控制。

(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周邊風險概覽)
關于具體使用場景,崔夢玲介紹:對于金融從業者、律師和記者等專業人士,使用“天眼風險”能一鍵掌握企業經營最新狀況,在前期的公司盡調中,高效評估和預知潛在風險;在后期的風險管控中,全息把控被投企業的經營狀況。對于銷售、采購等商務人士,初次合作時,通過“天眼風險”快速查看公司自身風險;后期深度的合作時,及時知曉“公司”和‘老板’風險動態,了解潛在關聯風險,減少信息分歧錯誤稱,,保障合作權益與賬款安適。
據悉, 2017 年 3 月,天眼查完成A輪1. 3 億元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該基金由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設立。天眼查創始人兼CEO柳超博士向記者透露,自 2017 年 4 月嘗試商業化以來,到本年年底,天眼查有望在三個季度內實現超過 6000 萬元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