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 日報道(文/王藝多)
“我 3 年前的經歷,和現在出事的求職少年李文星幾乎如出一轍。只不過我并非用的是BOSS直聘。但這并不重要。現在基本上國內任何一個招聘平臺,都會充斥著大量虛假信息,普通求職者極難分辨。”獵云網(微信:ilieyun)記者的一位伴侶匿名透露。
時間回到 2014 年 12 月,這位匿名伴侶利用 58 同城進行求職,結果卻被虛假招聘信息蒙蔽。詐騙團伙以崗前培訓為名,將他騙到天津市武清區育才路楊村第一小學附近居民樓的一處房間。當時他便覺事有蹊蹺,在“面試”過程中找了個機會順利脫身。他事后分析,這個招聘詐騙團伙,極有可能就是本地的傳銷組織。
同樣受騙至天津,同樣是傳銷組織。伴侶由于已有多年社會經驗,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脫身。而初出茅廬,毫無社會經驗的大學結業生李文星就沒有這么幸運了。盡管李文星的伴侶一再提醒,卻依然發生了今天的悲劇。
招聘網站虛假信息由來已久由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滲透,網絡求職招聘的規模也在近幾年不停擴大。有數據顯示, 2016 年互聯網招聘的市場規模達54. 9 億元,預計這一數字在 2018 年將攀升至85. 9 億元。
陪同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各大招聘網站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2015 年前程無憂的總營收為21. 02 億元,環比增長10.8%;智聯招聘 2015 年總營收為14. 14 億元,環比增長27.2%。
一邊是市場規模和招聘企業的飛速發展,一邊是增長之下橫行的虛假信息和詐騙亂象。實際上,招聘網站充斥虛假招聘并借此詐騙的事件由來已久,,想必讀者此前也有諸多耳聞。
本年 5 月,山東棗莊的待業青年童某通過招聘網站應聘北京的物流跟單員。在接到面試官“李經理”的電話后,童某從山東趕到北京面試。但抵京之后,李經理并未面試童某,而是把他帶到了位于新發地的貨運中心,并索取了 1200 元“伙食費”。當天,童某便被擺設前往培訓。
但童某發現,李經理擺設他的公司并非本身的應聘公司,崗位也不是物流跟單員,而是去了某保安公司。 1 天后,當他再次撥打所謂李經理的電話時,李經理已經被豐臺分局洋橋派出所民警控制……
像這樣借招聘進行詐騙的案例不勝枚舉。據本年初 360 發布的《 2017 年中國互聯網用戶消費維權陳訴》顯示,虛假兼職詐騙的舉報維權數量共 4550 起,占總互聯網用戶維權數量的22.1%。而且這些案件,大多發生于那些知名的大型招聘平臺。
被鉆空子的“掛靠”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獵云網認為,原因主要是由招聘平臺自身的商業模式以及業務流程導致的。
實際上像 58 同城等信息分類平臺,其商業模式主要就是通過向企業收取推廣費進行盈利。企業付費之后,便能獲得如顯示置頂、優先保舉等特權。而為了獲取更多的收入,平臺往往選擇降低注冊和信息發布門檻。對于信息的真實性與否,平臺也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像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專業招聘信息網站,其盈利模式與分類信息網站類似,收入結構中也包孕廣告推廣費用,所以也會存在企業發布虛假信息的情況。
與這些傳統招聘平臺比擬,像拉勾網、BOSS直聘等新興招聘平臺的問題則是由業務流程導致的。
據獵云網實際測試和不雅觀察,拉勾網在企業注冊和發布招聘信息之前,需要上傳企業營業執照等基本資料用于真實性核查。不過企業也可跳過認證的步驟。這就出現了企業發布招聘信息時,在名稱旁邊顯示“拉勾已認證”和“拉勾未認證”的區別。
但BOSS直聘的發布過程,或許的確存在必然的漏洞。據筆者實際體驗,在發布招聘信息前,用戶確實需要填寫公司名稱等信息。不過只要在BOSS直聘中選擇可以搜索到的一家公司并加入,再完成職位和郵箱填寫即可發布招聘信息,半途并無審核環節。

BOSS直聘App截圖
“這種方式的專業術語叫‘掛靠’。”賽斯招聘創始人郭鋒向獵云網體現。實際上,“掛靠”操作并非BOSS直聘的專屬,包孕拉勾網在內的很多新型招聘產品,為了便利用戶發布招聘信息,都通過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然后掛靠已有公司這樣的方式,制止信息重復,提高效率。
但掛靠最大的問題在于,新用戶掛靠之后,平臺對該用戶就無需二次審核。而且實際測試顯示,似乎任何用戶,都可以掛靠到任何一家已存在的公司。這或許正是此次李文星誤入傳銷組織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說,詐騙團伙通過掛靠真實公司取得受害者信任。對受害人來說,騙子發布的實際是極難分辨的“真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