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百度CEO李彥宏直播無人駕駛上北京五環,讓人們見識到AI在出行領域的突破;兩天后的7月7日,星河集團董事局主席、CEO徐茂棟在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中,展示了AI在酒店、制造、零售、金融等傳統產業取得的成果。可見,
AI已悄然突破了科技熱點的界限,在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行業中,成為了鞭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
眾所周知,AI的基礎是大數據。實時、交互、全面的數據讓智能商業成為可能,進一步把傳統產業向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標的目的改造,這就是產業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改造,將是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機會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風口。
一、基于智能化的產業互聯網或將成為下一波風口,大數據將是重要的驅動力
產業互聯網指的是辦事B端生產者、以生產活動為場景的互聯網應用。今天消費級互聯網已成熟,出門有滴滴、吃飯有外賣、聊天有微信、剁手有電商;但對各垂直產業的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的互聯網滲透,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有四大趨勢鞭策產業互聯網的興起。
一是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企業利潤率下降,對創新和提升效率更為敏感。中國在未來的5-10年內將進入5%擺布經濟增速的階段。經濟下行、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從以往的粗放式經營轉為注重效率的提升。
二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據CNNIC,2016年底中國網民已達7.31億,,有95%同時也是移動互聯網用戶。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化,讓企業間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快速實時流通成為可能。
三是新一代70、80后的企業主對產業有深刻認知,也對互聯網的接受度較高。基于這些趨勢,快消、農產品、鋼鐵、塑料等領域的產業互聯網由淺入深、由輕到重地發展了起來。先是打通信息流,撮合資訊和信息;然后涉足線上交易辦事閉環,打通資金流;最后圍繞交易整合線下供應鏈。
四是在大數據理論上可以貫穿整個商業流程,在此基礎上,實時、交互性、全面性數據成為AI基礎,商業決策優化成為可能。如今,企業正在全面信息化,居民吃住行金融等生活場景全面互聯網化,讓各種產業環節數據可以不停累積,這對各環節決策提供了依據和基礎。
素質上,產業互聯網就是整個產業鏈條在互聯網改造下的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大數據就是智能化的核心燃料。而在這波產業互聯網化的浪潮中,星河集團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
二、智能產業互聯網星河集團有哪些實踐?
產業互聯網不是單一產業的互聯,而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以及各種新興領域的交叉型互聯互通,是用戶、生態、交易、數據的開放式共享共生。產業互聯網通過優化或重構傳統產業鏈,使其智能化、模塊化、平臺化、云化,幫手企業提升生產效率。調查顯示,產業互聯網在全球有90萬億的潛力,在中國有12萬億的市場規模。
而產業互聯網比消費互聯網更垂直,難以誕生微信這樣“超級連接器”級另外通用平臺,必需建立在對產業的深度理解上才可能成功。徐茂棟認為,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深刻地影響了所有行業,甚至是重構和再造了大部分行業,智能商業已經成為大趨勢。未來,沒有人工智能的介入,商業是不可立的,智能商業已經成為產業互聯網的核心支柱之一。
敢于大膽提出這一超前判斷的徐茂棟,是否已將構想轉化為現實?在他執掌下的星河集團又有著哪些建樹呢?
成立于2005年的星河集團,定位為大數據驅動的智能產業互聯網平臺。集團有四大產業集群: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全球創業成長辦事集群、金融科技集群以及產業互聯網集群。目前,集團總市值超1000億,已為30萬創業者、500萬企業及8億個人用戶提供了大數據辦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重點就是聚焦在智能商業標的目的。
也許你會覺得,星河集團離你有些遙遠,這幾個業務集群的概念也有些云里霧里。其實,它的客戶列表不乏海爾、微軟、萬科、國家電網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行業龍頭。廢話不久不多說,直接上幾個經典案例。
首先在酒店收益辦理領域,星河集團的智能商業系統讓動態定價成為酒店實現利潤最大化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一個成功的酒店應該如何完善和凸顯本身的產品?
有些客人只想簡簡單單地睡一覺,有些客人則會享受美食、娛樂、體育活動和水療等娛樂項目。鎖定那些肯花錢的客人才是酒店的王道。但一兩次的消費行為又不能代表一個客人的消費能力,如何篩選出有真正消費能力的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