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王者榮耀》職業聯賽(KPL)2017春季總決賽在上海落幕。冠軍隊伍“QGhappy”將獲得100萬人民幣(稅前)的獎勵,以及6輛寶馬汽車的一年使用權。《王者榮耀》職業聯賽本年的年度獎金則將達220萬元。不過,某俱樂部的職業玩家告訴澎湃新聞(),,參賽選手個人拿到手的可能并不久不多,因為一般俱樂部給的薪水已經較高。
有職業玩家告訴澎湃新聞(),職業玩家的業內平均水平大概一個人5萬元一個月。
但由于部分職業玩家還處于高中、大學就讀階段,其加入職業俱樂部還需要付出逃學甚至退學的代價。有職業玩家告訴澎湃新聞,其每天花在游戲上的時間約15個小時,除了日常的訓練、打各種排位賽、匹配賽等,還會通過直播網站直播這些“日常”,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職業玩家平均月收入5萬
現年18歲,某《王者榮耀》俱樂部的職業玩家青蓮告訴澎湃新聞(),職業玩家和電競俱樂部簽約后,每月有固定收入,“每個俱樂部紛歧樣,業內平均水平大概一個人5萬一個月,一般的俱樂部給不到5萬,有些好的俱樂部可能給到7萬。KPL規定職業玩家月薪不得低于1.2萬元。”
青蓮所在的俱樂部,便有5萬元/月的收入。
另一方面,參加KPL的獎金,一般都給到俱樂部,分給個人的很少,可能只有幾萬,“因為俱樂部給的工資已經很高了”。
按照KPL的賽制,一個賽季包孕4個階段:常規賽、季后賽、總決賽和預選賽。每年KPL有12支隊伍參加常規賽,常規賽前8名的隊伍將晉級季后賽。
而在常規賽之前,有KPL參賽資格的預選賽。青蓮告訴澎湃新聞,KPL是積分制,12支隊伍中墊底的2支隊伍會被降級,重新從KPL預選賽開始打。與此同時,每年有很多新隊伍從次級聯賽升入KPL預選賽,預選賽的前兩名可以進軍KPL,即參加KPL常規賽。
KPL預選賽前三名也有獎金,不過并不久不多,第一名的獎金不超過1萬元。“但是,有了KPL的名額,一個名額能賣200萬元。”青蓮透露,“有的隊伍參加KPL的名額就是買的,還有賣隊員的,一個隊員能賣幾十萬吧。”

俱樂部招募職業選手海報
年輕職業玩家的代價:逃學、退學
看上去,電競職業玩家收入不菲,但也要付出代價。
現年17歲的Mark,就是在加入俱樂部成為職業玩家后一兩個月就放棄了的,“有學習的原因、家人差別意,并且沒時間陪女伴侶。”
以《王者榮耀》為例,自主成為職業玩家的路徑是:看到有俱樂部招人的信息后主動聯系,俱樂部會擺設大約一周的試訓,通過試訓后就可正式簽約,在線下俱樂部開始真正的訓練。
一個俱樂部有老板、辦理層、教練組、數據分析師、領隊,甚至燒飯姨媽,一般不超過20人,租住在外面。剛入行的職業選手年齡大約在16歲至27歲,每月的薪水大約在5000元擺布。
對于16歲至22歲,還在念書階段的職業玩家來說,逃學和退學似乎成了不成制止的選擇。
“一旦簽約,電競就是你的職業了,沒法一邊上班一邊讀書,并且也沒時間讀書。”Mark稱。
當被問及同樣問題時,青蓮則干脆地回答:逃學。
青蓮告訴澎湃新聞,其每天花在游戲上的時間約15個小時,除了日常的訓練、打各種排位賽、匹配賽等,還會通過直播網站直播這些“日常”,而其每月5萬的收入中,也包孕直播的收入,“我們俱樂部就有和直播平臺簽約。”
日前,人民網四天內三評《王者榮耀》,呼吁政府和游戲制作方加強監管。而在基于對《王者榮耀》掩護未成年人完善規則的同時,對規范其產業鏈中所涉及的其他問題也應刻不容緩。

代練“私單”價格
“做一個游戲的代練已經很苦了”
職業玩家之外,還有代練。
玩了兩年《王者榮耀》,做了1年該游戲代練的Mark告訴澎湃新聞(),《王者榮耀》每3個月為一個賽季,賽季初的“一個單子”可能就收入逾600元/天,賽季中期的收入約兩三百元一天。即便不是每天“接單”,一個月下來的收入也不少。
隨著《王者榮耀》日益火爆,玩家“升級欲望”強烈,該游戲也催生了各類靠其“吃飯”的代練工作室和平臺。在蘋果應用商店輸入“代練”甚至出現了為《王者榮耀》“量身定制”的App。
在淘寶網搜索“王者榮耀”代練,顯示有53頁內容;而搜索“游戲代練”的內容僅43頁。
Mark告訴澎湃新聞,一般手機App的“平臺單”和淘寶的“工作室單”單價都較自制,因為每單的收入要分成很多,包孕平臺自己、發單人、打單人等,最后代練者拿的錢其實很少。
澎湃新聞詢問淘寶賣家發現,以《王者榮耀》蘋果手機系統為例,鉆石段位升一個段位的收費大約在30至40元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