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超過兩個小時,小馬哥在中央政法委詳細講解了未來科技趨勢、挑戰和機會。
鈦媒體注:現代科技發展無處不在,也越來越被政府部門重視。之前發生的“勒索病毒”事件仍讓人心悸。比來,在中央政法委組織的“政法干部學習講座”講座上,來了一位特另外特邀演講者,騰訊董事長馬化騰,他就“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作了演講,全國3萬多個分會場,超過150萬政法干部在線同時收看。
本文演講內容來自微信號“長安劍”(changan-j),作者黃飛,鈦媒體已獲授權發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主持講座時指出,在政法領域,無論是運用大數據提升防控風險、打擊犯罪能力,還是運用“互聯網+公共辦事”提高辦事群眾能力,或是運用信息系統和智能化辦事提高司法辦案質量,都將極大突破人的體力和腦力局限,賦予政法工作前所未有的創新力。
下面就是長安君依據現場錄音,第一時間為大家奉上馬化騰演講全文拉——
科技創新帶來的機遇
提到中國互聯網,大家就會想到BAT。前不久在貴州的數博會上,我是最后一天趕到現場,當時馬云、李彥宏在現場就“人工智能”和“機器智能”以及未來科技是大數據重要還是創新重要,發生了一些“有火藥味”的辯論。
我呢打了個圓場,我說其實都非常正確,李彥宏談的是“0到1”,馬云談的是“1到N”,他們談的是差別階段,那么對騰訊來說,更重要的是“應用場景”。
今天的演講主題是《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主要有四部分的內容:一是科技創新帶來的機遇,二是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三是科技創新破解社會難題,四是未來科技的應用前景。下面首先談談科技創新帶來的機遇。
我想大家應該都是騰訊的用戶,在十幾年的過程中,我們見證了中國互聯網從幾百萬用戶發展到現在7億多用戶的整個全過程,我們作為一線的企業發展從小到大,也經歷了一些諸如“一天10萬QQ賬號被盜”等挑戰,包孕在知識產權方面、信息安適等方面的挑戰。在過去還經歷了很多行業的挑戰,可以說是生死之戰,“3Q大戰”之后誕生了微信,等等。所以我結合十多年的發展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科技創新帶來的挑戰。為什么要特別強調移動互聯網,這幾年,90%以上的信息流量是通過移動互聯網,這在PC階段是紛歧樣的。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科技公司占一多半。騰訊和阿里巴巴都進入前10名。昨天晚上由于阿里巴巴預測本年收入增長將很高,所以刺激股價大漲,現在市值已經超過我們,我們跟阿里巴巴在市值上你追我趕,良性競爭,我覺得挺好的。現在是9點半,我不知道會不會受演講刺激,市值會不會上漲。

(圖:在香港上市的騰訊控股,截至6月9日16時收盤的全天走勢情況。)
為什么在美國公司“攻克天下”的情況下,居然有兩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前十呢?我想從深層次角度解釋,離不開移動互聯帶來的機遇,這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時機。到目前,全球每5個手機用戶,其中1個就是中國的,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
國家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投入、運營商“提速降費”等也非常重要。
過去,互聯網時代是“拷貝到中國(Copy ToChina)”,包孕BAT最早的商業模式,也是模仿國外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有些變革,有些中國原創的,被美國等國模仿,行業內說這是“KFC(Copy From China)”(“從中國拷貝”)。
2009-2011年,中國一步邁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擁有全球最大移動互聯用戶群。微信支付、公眾號、紅包、小程序、共享單車等創新型產品和應用出現,共享單車是中國首創,“數據大爆炸”為更多新應用新產品的誕生提供了更多可能。
與十年前、二十年前比擬,人類社會哪項能力提升最大?
答案是數據的存儲、傳輸和分析應用能力。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人的延伸,海量數據產生。這些數據有文字、有圖片、有視頻、有地理位置信息。如何存儲、分析這些數據成為難題。這些難題又倒逼出黑科技:云、人工智能等等,都是為應對這些難題發展出的新手段。

目前,LBS、移動支付、網絡安適、人工智能,甚至征信大數據都已經廣泛應用在O2O、電商、網約車、互聯網銀行、廣告營銷等領域,成為新一代的社會基礎設施。云計算、大數據滲透到各個垂直領域,引領社會經濟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