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的微信紅包打響了反擊戰后,這大半年來微信支付一直沒閑著。從最近微信更新的幾版功能來看,微信支付確實在逐漸成為微信轉型的重點;雖然年初的微信紅包被馬云稱之為“珍珠港偷襲”,但這段時間看下來,微信支付卻并沒有給支付寶帶來進一步的大型攻勢,反而支付寶在進一步的擴張著自己的使用場景并落實了很多O2O戰略布局。
下文,腳本之家的小編將從五方面來闡述下,微信支付目前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以及它與支付寶相比的差異:
支付寶專注,微信社交屬性強
成立已十年的支付寶,這么多年來,只專注與支付這一件事,并將業務范圍拓展到更多的支付場景當中。而微信看起來更像是在聊天工具上的一個附加功能,一時間人們的注意力很難從它的社交屬性上轉移。盡管微信紅包看起來很具備支付屬性,但目前其實更多的還是用在社交場合中,朋友間的互相打賞、或者是群體間的娛樂之用。因此在整體的交易習慣上,微信目前還面臨著產品固有印象的消除當中,但無論是騰訊還是微信,給大家的社交印象實在太深,若真要破局恐怕還需要些時間。
商業場景搭建,支付寶布局更廣
也許微信現在面臨著同當年新浪微博一樣的難題—無法變現。坐擁著數億客戶卻無從下手。屢次嘗試卻都是蜻蜓點水,沒有達到一個預期的高度,最后不得已折戟。從目前微信的一些舉措來看,接入滴滴打車、話費充值、訂票、還款、理財通等等這些看起來更像是雞肋,沒有一個太過于明顯的金融屬性,或者說是不那么明顯。而所有微信這些業務,支付寶早在幾年前就已開通。從時間先機上來說,支付寶領先于微信好幾年,從業務布局來看,支付寶乃至整個阿里集團都在不遺余力的推進著O2O的格局,支付寶在這些場景中也有滲入,如無人機點餐、預約掛號等等。
微信支付進場晚,有限資源無法無限開發
這點主要體現在,微信的發展不過4年多的時間,而在線支付的發展已經數十年有余。無論是銀聯、支付寶還是其他第三方支付企業,都已經將線下的資源分剝殆盡。微信支付此時的進場除了更大力度的補貼商戶、帶給商戶直接可見的利潤外,沒有捷徑可走。而巨頭的通病往往是不接地氣,無法在線下地推過程中更好的發揮資源優勢。這也是為什么像美團、58這些企業成為了后起之秀的原因。
大步快走,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
這點主要體現在微信支付在商業上的急于求成。攜手上品折扣,推出刷卡功能,減免微商的2萬保證金等等。這些舉措看起來都是微信支付為了實現商業化,為了實現O2O的必要舉措,但步子太大也難免會有損耗。比如在微信與杭州上品折扣的合作當中,全店采用微信支付的方式,不設收銀臺,這樣的嘗試未免太過大膽。而據悉,微信與上品的這次合作更多的是微信方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推廣,由此可見微信支付的焦急。這其中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消費者的覆蓋率能否達到上品折扣消費群體的全覆蓋,如果不能這樣的一鍵式改革將會帶來的影響可想而知。
天時地利人和,投資收購或成突破口
由上條可見,微信在現有的資源上實現大突破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從年初開始騰訊也改變了以往的投資策略,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入股,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式。從京東、大眾點評、58同城、同程旅游、華南城等等投資案例中不難看出,騰訊嘗試著用投資的方式補充自己的業務缺口。而這些企業大部分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線下資源;而機會每一次的投資,微信都是這些投資回報中的重要資源。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組合方式無可厚非,利用資源互補而形成的一條防衛線,進而逐步推進微信支付在這些被投資企業的滲透也是有可能的。
由以上幾點,筆者認為,微信支付的步伐太快但不穩,與支付寶10年耕耘而下之城來說確實有些蚍蜉撼大樹的無力感。微信支付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慣有社交印象的消除和新型O2O商業的布局。在O2O這樣的大空間下,微信支付絕對有可能占據一席之地,但仍需假以時日。謝謝閱讀,希望能幫到大家,請繼續關注腳本之家,我們會努力分享更多優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