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成長的中國互聯網將正式納入“監管”。
關于快播的事件,有人說是盜版版權的問題。
此話不假,在全球范圍內,類似快播這樣的事件不少,2012年的時候美國著名的音樂共享網站“百萬上傳”同樣被關閉了,他的幾位創始人也被送進去了。百萬上傳有超過1.5億注冊用戶,每天瀏覽量達5000萬人次,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第十三家網站。網站內容包括視頻、音樂和圖片,用戶可匿名任意上傳或下載。他們從網站訂閱和廣告中獲得超過1.75億美元收益。
從某種意義上,百萬上傳和快播像嘛?既然,百萬上傳可以被關閉,創始人會被送進去,快播為什么不可能?
再看中國,去年的時候差不多也是在4月份,國內的影視高清分享網站思路網也是被查封,一眾高管被抓。
思路網,注冊收費會員達140多萬,每天同時在線用戶超3萬人;每月只要繳納50元會費,即可隨意下載各種藍光高清盜版大片。
與快播不同的是,思路網、百萬上傳是直接從盜版當中收益,而快播某種意義上它適合“避風港”原則,它不直接從盜版影視內容當中獲益,它只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了將近2億的用戶,而到底它有沒有和那些做盜版的“小網站”達成類似廣告分成的收益,我們不好說。
所以,快播被查除了盜版還有另外一層更深的意義。
中國的互聯網在從1994年開始正式起步,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工程進入互聯網,實現和Internet的TCP/IP連接,從而開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務。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互聯網的國家。
至今20年,這是中國互聯網行業野蠻成長的20年。
互聯網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億萬富翁,有李彥宏、張朝陽這樣的海歸,也有蔡文勝這樣的草根,互聯網是一個沒有階層觀念行業,只要你有能力、有想法,互聯網就可以給你創造奇跡。
但是互聯網成長的過程當中有著太多的問題,當年視頻是盜版泛濫成災、電商假貨橫行、游戲各種開箱子式的賭博。它們的理論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圈到了一部分用戶,上面或許就不會動,而且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開始洗白轉型。
優酷開始做正版影視了,淘寶開始打假了,巨人慢慢淡化“賭博”了。
而快播沒有!或許說,快播剛剛圈到2億用戶,想著洗白做正版影視,但鍘刀已經落下。
2億用戶,看起來已經是一個安全線,想要直接封掉這在幾年前是不可能發生的,最多是勒令整改,但是快播就是封掉了。
這在告訴所有想著進入或者正在做某些事情的互聯網企業,不是說,你圈到了足夠的用戶,或者提供多少的稅收就會無事,該封掉依然會封掉,快播就是上面要樹的一個“典型”,就是那只“雞”,快播夠大,夠具備影響力,2011年時同時在線用戶峰值超過1000萬,每日活躍用戶逾4000萬,每周活躍用戶超1.2億。
快播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敲響了警鐘,這個警鐘對于現在剛剛興起的移動互聯網創業潮,是當頭一棒,各位且行且珍惜。
監管將至:一個成熟產業必然之路
互聯網依然會繼續著它的造富神話,但政策“紅利期”已經結束。
就在前段時間,美國的《連線》雜志刊文,“中國創新已超越其“快速跟進”名聲 中國如今正在打破任何視其為跟隨者的觀念。”
該雜志認為,至少有五個方面中國創新領先于美國。
一、大市場。盡管中國目前擁有驚人的6.18億互聯網用戶,但仍不到其潛力的一半。此外,中國還有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和3.01億網購買家。
二、中國擁有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移動通信企業。
三、中國的社交信息用戶多于美國人口。
四、移動電商業務中,中國處于領軍地位。
五、在中國創新可能很艱難,但值得去做。由于中國市場的演變迥異于美國市場,其(電子)生態系統及用戶行為遠比美國的復雜。若能在中國打造出成功產品,就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取得成功。
互聯網的紅利期依然存在,但是關于政策上的放任野蠻成長的紅利期將結束。最具典型的案例,這段時間,傳聞國稅總局正牽頭研究電商納稅征管的政策方案。稅總正在和國內一些大型電商接觸,商討具體征稅細則。一旦電商全面征稅,粗略計算每年將有上百億元的稅款上繳。
中國的互聯網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行業.,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對生產力與增長的影響》報告,2013年,互聯網已占據中國GDP總值的4.4%,超過了美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
如此一個已經成熟的產業,你很難再去相信,監管層會對其放之任之。
文/丁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