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我滴卡”是一句玩笑話,來自于泰語“สวัสดีค่ะ”的諧音,一語雙關。而估計很快大家在支付的時候就會說:“刷我滴臉”啦。

在 CeBIT(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馬云親自演示了螞蟻金服的Smile to Pay掃臉技術,用自己具有特色的面容代替支付密碼,從淘寶網上購買了1948年漢諾威紀念郵票。
面部識別屬于生物特征識別的一種,算是一項很古老的技術,在還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已經有臉部識別應用了,而且面部解鎖在很早的 Android 手機上就有應用了。不過用到支付上的話就需要十分精準的識別率,同時還要有很高的成功率。比如你不能讓一個跟你長得十分像的人可以成功通過掃描,也不能因為自己換了個眼鏡就無法完成支付。畢竟面孔不是指紋,他并不是每個人的唯一人識別認證。

螞蟻金服推出的面部識別,技術來自于 Face++,據稱,在 LFW 國際公開測試集中,Face++ 的識別率達到了 99.5%,高于人眼對面部的識別。而且人眼對臉部的識別還受到記憶等影響,但系統則不會。甚至可以識別出化妝之后的區別,因為化妝是在視覺上進行“偽裝”,但人臉識別系統卻是以細節部分識別組成的。
其實人臉識別并不是對于支付來說最好的方式,指紋本身就有著比人臉更安全,技術門檻更低的優勢。而虹膜識別雖然技術門檻高,但是重復率更低。不過面部識別對螞蟻金服來說只是生物識別的一個部分。如果你還記得在去年愚人節支付寶推出的“空付”概念視頻,當中所實現的紋身掃描就是生物識別的一種,為了實現這一場景,支付寶一直在生物識別上進行著研究,還專門成立了一只名為“柒車間”的技術團隊。
不過最后還得說,短時間內這項功能還不會出現在你的支付寶當中,原因不光是應用場景方面螞蟻金服還沒有確認,而且監管機構也沒有進行認可。不過未來或許有那么一天,再幫朋友付賬的時候就可以大膽的喊出:“刷我滴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