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通信、游戲等業務高速增長的影響,近日,騰訊股價連攀新高。轉眼間已經漲到了230港元,總市值突破2800億美金,根據測算,騰訊龐大的市值體量相當于港股總市值的8%,堪稱港股巨無霸。
在這巨無霸的身后,卻是傳統三大運營商落魄的身影。根據最新的財報顯示,中國移動2016年實現營收7084億元,同比增長僅6.0%;中國電信實現營收3523億元,凈利潤為180億元,同比下降10.2%;中國聯通最慘,營收2742億元,同比上年減少1.0%;凈利潤6.3億元,同比大減94.1%。
反觀騰訊最新的財報,收入增長率、利潤增長率均超過了40%,而利潤率則達到了近30%。 前不久,騰訊的市值剛剛超過了運營商老大中國移動,成為亞洲第一市值公司,當時在通信領域甚至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動。有業內人士將騰訊形容為互聯網生態下的“新運營商”,而這樣的“新運營商”未來也將逐漸取代制度老化的傳統運營商。
對于騰訊的強勢,傳統運營商們也不是沒有做出反抗,然而受限于各種降費措施、基礎設施搭建,傳統運營商們利潤大幅收窄,無法聚集力量形成真正有效的反制。
舉例來說,近年以來,三大電信運營商頻繁積極落實政府要求,實施了多項“降費”的措施,例如固定寬帶提速不提價,移動流量當月不清零等。另外今年還要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這三項措施光是中國移動的測算,2017年就將導致減收約190億元。
對于手機流量業務,雖然2016年三家運營商都有一定的增長,但隨著流量業務單價不斷走低,流量業務的量收剪刀差卻在增大。
而更加值得一提的,就是核心的語音、短彩信業務了。受騰訊OTT業務的沖擊與替代,運營商們這部分核心傳統增值業務收入連年下滑。2016年,中國移動語音業務收入從2015年的2618.96億元下降到2099.49億元,降幅高達19.8%;短信及彩信業務收入為285.55億元,比2015年的312.44億元下降了8.6%。中國電信移動服務語音收入為441.33億元,比上年的489.83億元下降9.9%。固網服務語音收入為259.87億元,比上年的296.10億元降低12.2%。中國聯通移動服務語音收入為491.42億元,同比下降14.9%;短彩信等其他增值服務收入為207.12億元,同比下降7.2%。固網服務語音收入為132.67億元,同比降低11.6%。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2017年提速降費加速推進,三家運營商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進一步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以及國際漫游費,傳統業務收入還將進一步壓縮。
再轉過來看騰訊,有資深人士曾表示,騰訊的最核心基因,與其說是社交,不如說是通信。馬化騰最初就職于中國電信,騰訊創辦之初也曾廣泛為運營商服務。從最開始的運營商小弟、到今天反超運營商成為巨無霸,這僅僅只花了騰訊幾年的時間。
沒有降費條款的影響、也沒有大規模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借助強大的互聯網的生態體系,騰訊開始了大規模的進攻。通過微信的流量合作,運營商們被逐個擊破。可以說,運營商高管們曾最擔心的“管道化”已成為事實。運營商們曾經輝煌的音樂彩鈴、移動閱讀、游戲等業務早已全面萎縮,取而代之的是騰訊在這些業務的上的全面生態化。
從地方運營商小弟,到合作伙伴,再到挑戰者,甚至是超越者,面對越來越強大的騰訊,是合作?還是對抗?留給傳統運營商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