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58屆總統選舉的結果揭曉,唐納德·特朗普力克希拉里·克林頓,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
在很多人看來,這一結果出乎意料。因為從最初特朗普宣布參加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初選時起,人們就不看好這個“不靠譜”的特朗普。然而,當特朗普一步步從初選勝出、確定參選,到舉行競選集會、參加電視辯論,人們越來越無法忽視特朗普的實力以及他的號召力。被主流媒體一致抨擊的特朗普,最終在焦灼的選情中勝出,這恐怕讓很多人意想不到。
不過,特朗普之所以能夠勝選,其實也有很多情理之中的因素。這不光關乎他個人的特質,或許美國政治在新型社交網絡時代的深刻變化,以及人們多年積攢的對現實政治改變的訴求,也為特朗普的勝選埋下了先聲。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一起來看看網紅特朗普是如何成功的。
與政客希拉里相比,特朗普有顯著的差異化優勢
作為競品,希拉里和特朗普面對的是相同的目標市場群體。雖然打廣告把自己夸得天花亂墜,但還沒當選之前,誰也不知道他們才是更對自己有利的總統。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兩者的產品質量都是一樣的未知狀態,相當于產品性能的同質化。
那么,此時決定用戶選擇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產品的差異化特征。蘋果手機為啥賣得好,而很多國產手機品牌近年消失了,主要原因就是蘋果手機有著獨特的差異化優勢,如流暢的系統、豐富的應用、時尚的設計等,而國產手機很多完全同質化。同理,如何在一堆候選人中,讓選民一眼辨識出自己來,也成為特朗普們的成功關鍵。
表面來看,希拉里擁有著豐富的從政經驗,曾有望成為第一位美國女總統,遺憾惜敗于奧巴馬。前第一夫人、前國務卿的身份引人注目,希拉里能力出眾,是個非常優秀的人,獲得評價非常高,以至于有人甚至稱她為近10幾年來擔任美國總統的最佳人選。
但在選民看來,她和以前其他的總統候選人太像了,高學歷、能力強、精英階層,除了性別不同,希拉里并無顯著的差異化特征。
但在特朗普身上,我們看不到很多傳統政客所具有的刻板化的特質,比如巧言令色、模棱兩可,或者習慣于在公眾面前自我束縛、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公眾形象。如果我們不能用“一股清流”這樣的字眼來形容特朗普,那么他起碼也是美國往日死氣沉沉的政壇中,一股充滿活力的泥石流。或者正像另一個更貼切的比喻:他是一頭闖進美國政壇瓷器店的、肆無忌憚橫沖直撞的公牛。作為缺乏經驗的“局外人”,他對為大多數政客們所熟知的政治規則和話語表達方式完全不熟悉,粗口、大白話、激情亢奮……這些傳統政客眼中的大忌,他都毫不顧忌地打破。或許正因為這樣,他的另類才贏得了美國民眾們的青睞。而在往屆的大選中,也確實有“小菜鳥”受人同情信任,而政壇老司機反而遭人拋棄的先例,比如奧巴馬在2008年和2012年對麥凱恩、羅姆尼的勝出。
特朗普大嘴出言雖然有些粗魯,但實際細想他的政策主張很多還是有道理的。比如他表示要對非法移民采取更嚴格辦法,也不是野蠻極端的一刀切,而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其實是對合法移民權益和底層勞動者的保護,切中人們的痛點,此舉不但深受低收入白人群體的支持,也得到亞裔等少數族群的普遍歡迎,甚至同根生的拉丁裔選民也多持支持態度。
與希拉里的傳統形象相比,實際政策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甚至還不錯的特朗普,顯然更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因此,令人眼前一亮的特朗普給用戶留下了鮮明的印象,得以從對手強勁的共和黨內一路撕殺出來,一路挺到決賽。
頗具用戶思維,更討好新生代選民的歡心
在傳統媒體方面特朗普吃盡苦頭,先后與各大媒體交惡不說,左派的赫芬頓郵報甚至不顧風度地在頭條用臟話痛罵他。就算是本黨的右派媒體也很少為他說話,甚至對民主黨候選人的丑聞選擇無視,讓同一陣營的特朗普很是傷心。
但是,不要緊。社交媒體的興旺發達,讓個性十足的特朗普在新生代選民上獲得足夠的支持力量。所謂新生代選民,不單單指的是年齡上比較小的選民,而是指越來越依賴社交媒體而不是傳統媒體來獲取資訊的選民。
蓬勃發展的社交媒體的確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特朗普在推特、臉書等媒體上引人注目的發言,總是能夠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和討論。可以說,特朗普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社交媒體的傳播力,將自己的形象、主張充分地擴散給了公眾。無論別人對他的態度怎樣,哪怕是在罵他,但其實已經受到了他的影響。把握了社交媒體時代新的話語方式,是特朗普獲勝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于30歲以下的年輕人來說,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媒體遠比CNN和《紐約時報》重要得多。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很多中年人也成為移動社交的忠實用戶。比如特朗普本人就是個Twitter重度用戶。新生代選民不但把個人社交圈子建立在社交媒體上面,而且把它當成獲取資訊和觀點的最重要來源。特朗普平均每月發推370+,日均12條,甚至一般活躍用戶也望之興嘆。Twitter已經累計發布和被轉發了350萬次,運用自己的Twitter賬號制造事件,回應那些不認同他的選民,聚攏并沉淀一幫他的支持者。
特朗普不僅在Twitter大出風頭,同樣還攻陷了“teddy bear of social media”(社交媒體中的泰迪熊)的Instagram。
特朗普更具有用戶思維,知道用戶在哪里,他們的偏好和需求,以及如何吸引他們的關注。他的一些政策主張,的確也打動了用戶的內心,如前所述不再贅述。專家認可的產品未必是好產品,而得到用戶認可的無疑是真正的好產品。
風險可控,支持特朗普不會造成災難后果
很多人認為特朗普是個口無遮攔的人:他不靠譜,他種族主義,他頭腦發熱,乃至于通過他的各種表現,來對他的精神狀況和人格進行分析。然而其實,這些很可能是特朗普故意做出來的表象,因為深諳商業之道的他,明白怎樣用最好的方式將自己推銷出去、讓公眾對自己印象深刻。13歲的時候,特朗普的父母就將他送到紐約軍事學院,希望能借此引導他,將他的精力與自信用在正確的方向。就讀期間,特朗普不光學習成績出眾,并且還曾在多個校隊中效力,帶隊贏得驕人成績。事實表明,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特朗普,完全具有嚴格的自制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那么這樣一個人,又怎會口無遮攔到讓人覺得尷尬呢?
大選其實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同樣會存在著投資風險問題。那么投票給特朗普這種“不靠譜”的人當總統,是否是一種高風險投資?
由于美國總統權力很大,集國家元首和行政首腦、軍隊首長于一體,甚至還可以否議會的法案,應該說風險是可能存在的,但風險性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首先,歷任總統的政策與其競選言論往往都有較大的出入。很多競選時反華言論很厲害的總統,比如說里根,當選后其實也沒有對中國有啥大的不利舉動。競選時為了選票什么話都能說,但當選總統后就必須考慮現實的國家整體利益。特朗普并不一定會像此前說的那樣做的那么狠。
其次,由于美國政體有著比較完善的三權分立制度,加上新聞自由和輿論監督,特朗普的狂言要變成現實事實上幾乎沒有可能。就像特朗普所說的要在美國墨西哥邊境修長城,可能性無限趨近于0。
更重要的是,美國立國兩百多年以來形成的民主自由精神根深蒂固,是最強大的制約力量,可以及時制止任何可能使美國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美國社會強有力的糾錯能力,是保護國家穩定和持續前進的重要保障。也就是說,能選你特朗普上臺當總統,也同樣能趕你下架。
既然投特朗普的風險并不算大,屬于可控風險范圍之內,那么還有啥好擔心呢?
特朗普成功的基礎是社交媒體的崛起
最后總結一下特朗普的成功,出色的差異化優勢、良好的用戶思維、低風險可控,這樣的投資對于用戶來說,難道不是一個成功的好項目嗎?權衡之下,市場很自然地做出了反應,最終多達50%的美國投資人決定支持特朗普,從而成就了特朗普的逆襲。
特朗普成功的關鍵就在于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個人擺脫傳統媒體的依賴為自己發聲成為了可能。否則在過去,你不可能想象,沒有媒體和黨內人士支持的特朗普能影響如此眾多的年輕選民。
傳統媒體即使再強大如《紐約時報》等也不過百萬級別的用戶,而通過社交媒體可影響千萬上億的選民。特朗普用自己的行動,再次證明了傳統媒體影響力的時代的確已經過去。
從奧巴馬當年利用互聯網長尾效應眾籌選舉資金、聚攏粉絲支持,到如今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的勝出,互聯網新技術的發展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的影響越來越深遠。而再次敗北的希拉里,則連續吃了兩次未及時擁抱新技術、新思維的虧,實在是很可惜啊。
很可能你比特朗普優秀,但非常抱歉用戶更喜歡的是他,希拉里你出局了,這就是商業市場的自然規律。所以說,我們的傳統產業巨頭們,一定吸取希拉里的深刻教訓,否則類似騰訊市值超過中移動的案例還將不斷在其他行業發生。
當然特朗普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偶然現象,社交媒體的崛起讓“網紅”當選為總統,不代表以后總統都會從“網紅”中產生。畢竟,差異化特征會很快被對手模仿而失去優勢,任何產品要成功最終還是要靠產品本身和營銷等多方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