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務外包行業分類
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價值鏈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礎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業務和基于IT的業務流程剝離出來后,外包給企業外部專業服務提供商來完成的經濟活動。因此,服務外包應該是基于信息網絡技術的,其服務性工作(包括業務和業務流程)通過計算機操作完成,并采用現代通信手段進行交付,使企業通過重組價值鏈、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新世紀以來,中國牢牢把握服務全球化發展的新趨勢、新特征,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服務外包產業先后經歷規模高速擴張、量質并舉發展階段,產業規模邁上萬億元新臺階,業務結構不斷優化,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服務外包執行額達到1753.5億美元,同比增長10.9%。
早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設定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要求我國企業承接合同執行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在產業結構上:要求數字化、智能化的高技術含量比重明顯提升。據統計,截至2020年中國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57.8億美元,同比增長9.2%。
服務外包企業在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時候,在人才培養方面,既要自己培養,也要委托培養,以及和引進人才相結合,全方位改善服務外包企業的人才結構和質素。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服務外包新增從業人員119萬人,其中新增大專以上學歷人數為69.2萬人。
從我國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結構中來看,2020年我國信息技術外包服務(ITO)占比44%,技術性知識流程外包(KPO)占比40%,技術性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占比16%。
從地區看,2020年我國長三角地區企業是我國承接離岸服務外包行業主要地區,2020年離岸執行額占比達一半,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地區占比合計21%,其他地區占比29%。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6年中國服務外包市場競爭策略及行業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三、中國服務外包行業面臨形勢分析
以數字科技創新和應用為引領的數字變革迅猛發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也孕育著新機遇,服務外包發展空間將大幅拓寬。同時,服務外包發展也面臨著保護主義、疫情沖擊等諸多挑戰。總體來看,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依然面臨相對有利的新形勢。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中國服務外包行業面臨的挑戰
1、國際市場競爭和風險挑戰加大
一方面,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競爭加劇。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運用資本、技術、管理等優勢,加強對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掌控能力。新興經濟體紛紛將服務外包作為戰略重點,加入到全球服務市場競爭。另一方面,保護主義等負面影響帶來的風險挑戰增加。保護主義、多邊貿易體制改革、國際經貿新規則等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對全球貿易與投資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給全球服務市場合作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在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和貿易發展面臨的風險大幅增加,形勢依然嚴峻。
2、疫情沖擊仍在持續
新冠病毒在區域間轉移,疫情波浪式持續發展整體延長了全球疫情影響的時長。全球確診病例依然居高不下,第二波疫情反彈形勢嚴峻。疫情對經濟沖擊之強和速度之快都遠超預期,疫情“長尾”和“肥尾”繼續威脅實體經濟復蘇。近期疫苗研發的重要進展釋放了利好信息,但疫苗的有效性、大規模接種時間以及其他防控措施等仍是重要影響因素,疫情繼續給全球貿易體系帶來不確定性。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生產總值將萎縮4.4%,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有5.2%的增長,但這是基于經濟復蘇與疫苗研發同步進行的情況而做出的。另據經合組織(OECD)統計,盡管有效疫苗研發進程為結束新冠疫情帶來希望,全球經濟前景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預計2021年全球實際GDP增長將達到4.2%,低于9月發布的5%的預期。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務貿易表現仍遠低于趨勢水平;第三季度全球商品貿易晴雨表指數升至100.7,但隨著被壓抑的需求耗盡以及庫存補充完成,第四季度商品流動可能將放緩。
3、中國服務外包發展還面臨若干自身約束
中國服務外包市場環境有待完善,應進一步提高對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認知,凝聚戰略共識,加大政策促進力度,加強在知識產權、信息安全、信用體系等方面的建設,優化產業發展綜合支持環境。服務外包貿易政策與產業政策不協調,需強化產業發展支持,在離岸業務比例、政府購買服務、示范城市擴圍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釋放在岸服務外包潛力。服務外包產業國際競爭力有待提升,服務外包企業在核心技術、集成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等方面競爭力較弱,全球交付能力有待提升,市場議價能力有待增強,在承接金額大、執行周期長的合同方面存在難度,人均營業收入和項目利潤率有待提高。服務外包人才供給與產業發展質量提升的要求不協調,嚴重制約著中國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