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整體戰略宏觀層面講,服務外包屬于節能環保產業,且對于拉動經濟增長,改善就業形勢,傳統產業升級有明顯作用,根據IDC分析,目前服務外包市場進入升級關鍵期。
回顧2014年中國整體服務外包市場發展趨勢,趙瀟表示,主要就是服務外包和業務融合問題,這些跨界合作和融合實際上有很多都是通過服務外包相關一些活動去實現的。第二個是一帶一路的戰略,作為貴陽市毫無疑問我們可以在整個戰略中獲益。第三個是自貿區的設立和領軍企業全球布局。第四個就是去年底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簡稱叫67號文”。明確指定幾個行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在不影響和安全保密的環境下,可以外包給專業服務商。
對服務外包市場在未來幾年中的趨勢,趙瀟認為,整個服務外包市場將有四大明顯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服務外包走向國際化。首先是從全球走向中國,這個是利用全球的經驗,來服務中國。因為中國有很多外企分支機構設立在中國,也有很多服務外包或者說外包服務,這樣的一些業務是跟著這些公司的國際標準走入中國,然后逐漸在中國落地生根。同時中國服務也將走向世界,云計算部署,大數據應用、智慧城市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在ICT市場很多細分領域,中國已經走到了最前頭。
第二個趨勢是,信息服務向智慧服務轉型。大數據的本質是信息,現在所用的移動社交網絡、云計算等等,歸根到底是在相互之間傳遞信息,這也催生了向智慧服務轉型。轉型有兩個比較明顯的趨勢,一個是企業級向消費級,我們生活當中所能夠接觸到的所有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東西,都是企業級向消費級過渡。有了互聯網,特別是有第三平臺后,從日常應用中普及再逐漸過渡到企業中,變成消費級向企業級滲透。
第三個趨勢是,制造業向服務方向的轉變,整個產業鏈理論上被無限延伸,但制造比重下降。從前端研發到中端制造都是后臺運作,產品可能都是聯網的,后臺都可以對數據進行監控處理優化。所以說從產品商的角度講,它不僅僅在單獨的制造產品,而是在整個產品的生產周期中,不斷收集用戶需求,在數據交互中形成適應用戶更廣泛需求與服務的產品。
第四個趨勢是服務對象多元化。有了第三平臺,有了互聯網,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在很多方面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以前互聯網服務自己的客戶,有了服務功能后,互聯網的服務對象從大型企業過渡到中型企業,再過渡到消費型企業,服務內容更加豐富,對象也會變得多元化。
中國經濟最近幾年遇到不少困難,包括成本上升等,是產業結構調整不可避免的鎮痛。但服務外包行業是國家重點扶持行業,也是企業非常有熱情的行業,關鍵是如何把質量提升,實現差異化的特色發展,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