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加之人民幣升值、人工和物業成本的上升、海外競爭加劇等因素,興盛多年的中國軟件外包服務業正在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
昨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商務部支持、市商務委與市經信委會共同承辦的第十二屆上海軟件貿易發展論壇上,國內最大的軟件出口企業之一、博彥科技(002649,股吧)(SZ 002649)副總裁李青表示,中印軟件外包業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中國企業必須從技術創新、市場重心轉移、行業并購等多角度入手,謀求轉型空間。”
在李青看來,從2008年至今,軟件外包業的生存環境屢遭挑戰。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歐美訂單量下滑,之后人民幣單邊升值壓力增大,國內人力成本和物業成本也不斷攀升,到2012年被稱為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后花園”的日本又實施新的經濟政策,此后日元走低,這導致有些外包企業把2012年前三季度的盈利全賠進去了。”
李青還認為,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給軟件外包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這種沖擊主要體現在人才領域,互聯網企業的特點是錢多、敢燒、管理扁平化,許多80后、90后能獨當一面。”李青表示,互聯網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令以人力為核心的IT外包服務型企業難以招架。
壓力中的中國軟件外包業,和主要競爭對手印度的差距無形中進一步被拉大。據李青介紹,目前國際市場的主要發包國是美國(60%)、西歐(18%)和日本(10%),接包國則以印度和中國為主。2013年在全球IT服務支出增長僅4.5%的背景下,印度的IT服務出口達到83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3%,而同期中國的IT服務出口只有242億美元。
[ 新聞延伸 ]
中國企業可將重心轉向國內市場
李青表示,造成中印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國軟件離岸服務基于為客戶降低成本的目的,長期效仿中國早期制造業的三來一補”模式,缺乏與第一手買家的直接接觸,未建立起有效的離岸市場營銷渠道。
但困境中并非沒有發展機遇。李青表示,過去軟件外包業的賣點是為買家節省成本,而現在更要做到幫助買家優化流程、實現技術跨界,從而獲得盈利。軟件外包業的角色需要從成本中心”轉向利潤中心”。同時,中國軟件外包行業較之印度的一個特定優勢,那就是中國具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因此,中國企業可以用離岸服務的經驗服務本地市場,逐步將市場重心轉向國內。此外,行業并購和自然淘汰亦是必然的。理想的狀態是軟件外包業可以形成少數幾個服務平臺型企業和大量的"小(小型)區(區域化)專(專業化)"公司。”
李青認為,借助資本的力量,對行業進行整合,那么中國軟件外包產業在增量層面上和印度也是能博一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