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提升到國家級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提升環渤海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北京及天津、河北省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及企業等各產業相關要素積極參與,大力推動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其中,科技服務產業一馬當先,成為北京產業轉移的急先鋒。據悉,近期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在北京市經信委支持下,聯合北京市多家相關行業協會,共同發起一個專門服務于北京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轉移的首都圈IT新城”項目,并成立了籌備組。那么,在當前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下,首都圈IT新城成立的目的是什么?籌備組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將扮演什么角色?籌備組如何看待目前的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和進度?中國外包網記者近日約訪了負責首都圈IT新城籌備組秘書處工作,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強,為大家解讀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和首都圈IT新城的發展計劃和目標。
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秘書長 張強
中國外包網:目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各行業的高度專注,您認為京津冀一體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來的?
張強:京津冀一體化,其實已經爭論了近30年。從1982年,《北京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中首次提出首都圈”概念,1986年時任天津市市長李瑞環在天津召開第一次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聯席會議,1992年河北省提出兩環開放帶動戰略,2004年達成《廊坊共識》,一直到今年2月習主席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匯報,強調要努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以及近期發布的《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京津冀藍皮書》等,津冀發展經歷了從環渤海”到環首都經濟圈”,到大北京地區”、首都經濟圈”,再到京津冀一體化”或者叫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可以說,京津冀發展終于從喊口號、列計劃開始走向了落地和實施階段,至少看到了進入實操階段的希望。在這一大背景下,我認為習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提出要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打造現代化的新型首都經濟圈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直接原因,而北京越來越嚴重的城市病”以及京津冀越來越大的發展差距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我認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關鍵階段,2014年將成為京津冀發展全面改革的元年。
中國外包網:您剛才說到的是國家和政府層面的京津冀一體化,那么,在企業層面,您認為北京企業是否有向北京外移的意向?北京企業外移又有什么需求呢?
張強:對,你總結的國家和政府層面非常切近,可以說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早已經意識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經過歷史的積累,目前到了從上到下切實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關鍵階段。從北京企業發展角度看,可以說是面臨內憂外誘”。首先,北京企業面臨著人力成本持續攀升、人民幣貶值、運營成本上漲等綜合成本壓力,企業在北京發展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企業自身發展受到的局限越來越多,向外轉移的需求也將越來越迫切;其次,北京作為快速發展的大都市,城市病越來越嚴重,交通堵塞、醫療跟不上、孩子教育問題等,嚴重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成為制約人才留京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也直接影響企業在北京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第三,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也是北京企業外移的加速器,國家政府層面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那就意味著企業在北京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人才補貼、孵化等一些產業政策優惠也將到期取消,而天津和河北各地為了承接企業轉移,也將出臺各種優惠政策給予大力支持,這也是北京企業外移的一大誘惑力。
中國外包網:看來很多北京企業也做好了外移的準備,那么,您認為北京企業將轉移到哪里?北京企業外移的條件有哪些?
張強:企業轉移是關系到企業發展戰略的大事情,企業是否轉移,轉移到哪里去,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決策。北京企業將轉移到哪里去,我不能妄下結論,也許是河北的某個城市,也許是天津的一個區,也有可能是長三角或者中西部城市,這些都要通過調研和發展來判斷。但是,根據企業發展運營的終極目標和所需要的條件來看,無論什么樣的企業,他們對發展所在地的基礎條件和環境配備需求是一致的。以往的企業投資選址都會首先看看區域的優惠政策和政府扶持力度,然后再對比目的地的市場、資源和環境等,但是近年來信息與服務外包企業投資選址越來越看中投資目的城市的市場、人才以及產業環境,反而優惠政策成為次要考慮的因素。北京企業轉移也是一次大規模的投資選址活動,不僅希望企業所在地的政府能提供足夠好的優惠政策,更希望有一個完善的產業環境,例如專業的基礎設施配套、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充足的人才供給、合理的運營成本、開放的市場環境以及活躍的商業環境等。所以,對于天津和河北等各承接城市,也需要積極調整招商策略,以往傳統的政策招商將被淘汰,而應順應企業發展需求,積極備戰北京企業外移,多種途徑和模式展開與北京企業的對接工作。
中國外包網:目前的河北及天津各地,都在躍躍欲試,相繼出臺各種規劃、計劃,表示將積極承接北京的高端產業,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張強:你說的沒錯,作為產業承接地的天津和河北各地對北京的高端產業虎視眈眈”。天津和河北各地都將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納入產業發展規劃,不夠吃”的天津表示將加速從加工業向服務業轉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沒飯吃”的河北明確將加大由重工業為主向輕型工業為主轉移的力度,去重型,變輕型;廊坊市就表示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產業,廊坊也不能要”。我認為對于承接地,肯定都歡迎污染小、利潤高、帶來更多就業與GDP的企業,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挑肥揀瘦,不根據自己當地的資源和產業現狀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一味的追求高端產業,必將得不償失。畢竟,在中國的大環境下,想要承接北京企業轉移的地區不止河北和天津這些地區,而北京的企業在指定轉移戰略過程中也會綜合考慮京津冀以外的地區,包括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三線城市、中西部的二線城市等。所以,對于承接地而言,我建議不能為了承接而承接,而應考慮到自身的發展,尊重市場規律,真正的引進能與本地產業對接和發揮本地優勢的企業。
中國外包網:河北作為北京企業外移的重要承接地區,目前也開展了很多行動,您對河北省現在工作什么看法?您有什么建議?
張強:在承接產業這塊,河北省已經做了非常大量的工作,據我了解,河北省2010和2011年先后制定了環首都產業帶建設規劃和環首都貧困帶開發規劃,在北京周邊規劃了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新能源汽車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等一批新興產業發展基地,并組織機關干部重點招商北京企業等活動,希望能夠承接北京高端產業的轉移。可以說,河北省在京津冀區域融合發展中表現的積極性和行動力度是最強的,但是,河北省目前的這一些行動,缺乏一個前導因素——那就是沒有準確掌握北京企業轉移的特點和需求,還處于比較理想化和一廂情愿”式的點狀招商階段。我認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化工程,承接地不僅要知道自身的發展目標和需求,更要明確自身的發展現狀以及北京企業轉移的需求和目標,轉變一味追求高大上”產業,瞄準能化本地資源和與本地產業完美對接的產業,調整區域發展戰略,明確客戶需求,確定承接定位、發展目標和行動方案,有計劃、有組織的推介承接工作,同時,還要警惕山東、長三角甚至中西部城市等非京津冀圈的競爭。
中國外包網:在京津冀一體化大環境下,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做了哪些工作?
張強: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可以看成是一頭政府推動產業轉移,一頭政府吸引產業轉移,而中間轉移企業權衡轉移利弊和轉移目的地的博弈過程。在這一博弈過程中,城市和企業、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協調機制,不能完全依靠中央協調,應該要縱向和橫向相結合。在這一大背景下,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就應當發揮企業代表的作用。因此,我們產業聯盟堅持代言企業需求,搭建溝通平臺,促進產業政策制定,促成各方實質性合作”的建設目標,首先想到就是北京企業需要什么?我們能為企業做點什么?為了最真實的了解北京企業的轉移意向和對轉移目的地的需求,整合企業需求及項目,為北京企業和承接地政府搭建溝通橋梁,也為了為北京企業推薦最適合企業發展的產業環境,我們在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支持下,聯合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北京市軟件行業協會、北京市信息化協會及相關服務外包企業和部分機構提出了首都圈IT新城”。為便于分階段落實工作及進一步實施,明確分工,我們這些參與各單位自發自愿成了首都圈IT新城籌備組”,自愿承擔起選擇首都圈IT新城、代表企業向政府要資源,代表城市向企業咨詢他們長期發展的需求和條件,聯合企業和政府,共同推動京津冀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整體轉移和區域協調發展。
中國外包網:那請問您剛才提到的首都圈IT新城”確定是哪個城市或區域了嗎?首都圈IT新城”的選擇的條件或標準有哪些?
張強:籌備組剛成立沒多久,目前首都圈IT新城還在調查、篩選中,沒有最終定下來。但是在首次首都圈IT新城”籌備組成立會上,大家就分析了企業對首都圈IT新城的需求。我們認為首都圈IT新城最起碼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才能有資格進入候選名單:首先,在區位和交通上,這個IT新城應是離北京不太遠的地方,車程應在1小時以內;第二,在價格成本上,最起碼房價應比北京低,參照中關村軟件園二期房價是1萬元/平方米,IT新城的寫字樓房價應在5000元以內;第三,在載體配套上,一定要解決伴隨企業搬遷帶來的企業發展運營和員工日常生活問題,IT新城應有配套商業配套和生活區配套,最好提供單身公寓和住宅,房價也應在5000元左右;第四,就是有諸如培訓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支持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第三方機構,保證轉移企業在本地的發展過程中的專業服務;最后,其實也是IT新城發展的首要條件,就是承接地要提供用于建設IT新城項目的區域,并希望在現有條件中,要能免費提供一幢可作為孵化器的寫字樓,同時周邊要有可發展的空間。
中國外包網:您剛才談到目前正在篩選首都圈IT新城”承接地,那么接下來籌備組的工作計劃是什么?
張強:目前籌備組在多方面開展首都圈IT新城的籌建工作。一方面就是你提到的調研和篩選符合首都圈IT新城條件的區域,我們不斷與有意承接IT新城項目的城市進行對接,交流溝通企業的真實需求和發展意向,以及城市的發展目標和具備的條件,在不斷的與城市交流和磋商中,篩選承接地;當然,籌備組還將邀請一批專業的咨詢機構參與IT新城的篩選,希望通過兩輪篩選出3-4個承接地,盡快確定IT新城的選址。另外,籌備組同時在調研和篩選一批房地產開發商和運營商,這些房地產開發商應了解軟件企業的需求和特點,具備軟件園區建設的經驗和能力,而園區規劃和運營商更要具備為軟件企業服務的經驗,并了解這一行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
聯盟由中關村軟件園發展公司、博彥科技、大連軟件園公司等30多家國內一流信息技術和軟件外包公司為成員單位共同組建,將有效整合行業資源,代言企業需求,搭建溝通平臺,促進產業政策制定,促成各方實質性合作,為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更好發展發揮引領與組織作用。聯盟的業務范圍包括推動離岸業務發展、開發國內行業市場、教育與人力資源、產業研究、加強國家間的合作、對相關機構的游說等工作,最終發起成立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