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7日訊 據商務部消息,商務部發布2013年商務工作年終述評稱,服務外包是隨著新一輪國際產業分工深入發展而興起的產業形態,我國服務外包業務規模迅速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高。占全球離岸外包市場份額由2008年的7.7%增長至2012年的27.7%,提高了20個百分點,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接包國。
述評指出,服務外包是隨著新一輪國際產業分工深入發展而興起的產業形態,涉及信息、金融、醫藥等眾多行業和領域,具有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點。加快發展服務外包,對于我國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意義重大。
一、業務規模迅速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高
2008--2012年,我國國際(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由46.9億美元增長至336.4億美元,年均增幅超過60%。占全球離岸外包市場份額由2008年的7.7%增長至2012年的27.7%,提高了20個百分點,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接包國。
2013年1-10月我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金額648.1億美元,同比增長41.6%;執行金額456.6億美元,同比增長34.1%。其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合同金額452.5億美元,同比增長42.5%;執行金額323.4億美元,同比增長36.3%。
二、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吸納大學生就業成效明顯
2008--2012年,服務外包企業由3302家增至21159家,增長5倍多,平均每年新增企業超過4000家,其中,新創業企業近五成。涌現出多家萬人以上企業,其中,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員工總數已經達到2.4萬人。截至2012年底,服務外包產業吸納從業人員數量由52.7萬人增長到428.9萬人(平均每年新增就業80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291萬人,占比67.8%。參照國際經驗數據測算,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已間接帶動1400多萬人就業。
2013年1-10月,我國服務外包新增從業人員73.8萬人。截至2013年10月底,我國共有服務外包企業23787家,從業人員503.4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339.2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67.4%。
三、業務結構逐步優化,多元并進格局逐步顯現
產業結構從初期的軟件編碼、程序測試,發展到以信息技術外包為主體,金融外包、醫藥研發、流程管理、工業設計等多元并進格局,業務結構逐步優化。2013年1-10月,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占比分別為54.3%、13.8%和31.9%,知識流程外包業務繼續迅猛增長。
四、示范城市發揮帶動作用,集聚效應顯著
2009年1月和2010年2月,國務院先后認定了北京、上海、天津等21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綜合運用相關支持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示范城市發展。21個示范城市的企業數量和就業人數占全國的比例在70%左右,業務規模占比卻超過90%,凸顯集聚和帶動效應。在示范城市帶動下,全國另有12個城市申報示范城市。(中國網財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