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中國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接包國。2008-2012年,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從46.9億美元增長至336.4億美元,年均增幅超過60%,占全球離岸外包市場份額已增長27.7%。
但是在服務外包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形勢下,作為最傳統外包服務——軟件服務外包,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冬季”。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3年7月29日發布的上半年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1-6月軟件出口呈現持續低迷,外包服務繼續放緩。上半年,軟件業出口持續20多個月來的低增長態勢,實現出口174億美元,同比增長10.3%,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4個百分點。其中,外包服務出口40.1億美元,同比增長1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7.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受業務規模發展受限、利潤下降、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從2012年底開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服務外包企業集體退市。宇信易誠、柯萊特、文思海輝、軟通動力等相繼啟動了私有化步伐,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私有化退市浪潮,可以說中國軟件外包業進入到了一個發展的關鍵點上。
據統計,全球離岸服務外包在2015年將達到2000億美元,市場的機遇和潛力都非常巨大。那么,中國軟件外包業路向何方?
從內到外尋找業務創新
日前,在2013湖北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理事長曲玲年表示,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當前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的確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而且過去傳統的一些純軟、硬件企業也在向服務領域發展,這也就給傳統的軟件外包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當前一些傳統的軟件外包服務企業正在淡出軟件外包服務,例如東軟進軍智能醫療、智能城市這些新興的領域。而華為這樣的非傳統軟件外包企業正在不斷強化其軟件外包服務方面的能力,華為已經能夠躋身到行業前十的位置。在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全面退市的大潮下,未來,像華為等傳統企業很有可能會成為促進整個行業發展的‘鯰魚’。”云華時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昕說。
對此,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方發和認為,沖擊之下,傳統的軟件外包企業必須認清當前自己的現實境遇。過去軟件外包企業的業務都是靠‘賣人頭’,企業追求的是將公司規模做大、公司人員越多越好,但是客戶無法從這些人員與其能獲得的價值相掛鉤。這就造成只能開展低附加值的業務,收益也非常低。企業間也是拼價錢,而不是拼能力,不能為客戶提供增值的服務。這就造成了即便企業規模上去了,業務仍舊處于低端。而且隨著成本及匯率的上漲,利潤越來越小。由于與客戶間的粘性也不強,項目與項目間的空檔也容易將有限的利潤消耗掉。所有中國軟件外包企業急需變革!”
在曲玲年看來,面對壓力,以及來自后起之秀的沖擊,傳統的軟件外包企業必須以變革來應對環境的變化。至于該如何變革,曲玲年指出了三大方向。首先,是從側重離岸服務向側重在岸服務外包業務發展。在岸服務外包也是中國軟件外包與印度最大的區別。后者完全沒有國內市場,而這塊恰恰有可能成為中國服務外包最大的市場;其次,由于成本上升非常快,以往為客戶節省成本的服務模式面臨挑戰。服務外包企業與賣家之間上下游的買賣關系,完全是可以成為市場當中互補的伙伴關系,目前也由企業已經做到了這點。外包服務的提供者完全可以與客戶共同成長;第三,簡單的IT服務向深度的行業業務流程服務發展,幫助買家提升業務流程效率。”曲玲年說。
鄭時雨是億達信息技術公司的總經理,在他看來,條條大路通羅馬”,從成本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中,只要是把技術做精了,中國的軟件外包企業同樣是有機會的。只有在行業上做到真正的積累,才可能在行業應用上有所突破。而且中國軟件外包企業規模化發展還遠遠不夠,和印度企業相比,中國服務外包企業遠還沒有發展到相應的規模。不能說在國外碰壁了就退回來,就放棄海外市場了。只有堅持原有的方針、策略,做到真正的差異化,就能把業務做好。”
從上到下探索產業鏈創新
除了企業規模、業務能力等方面中國軟件外包企業與海外競爭對手存在著差距。業內專家支出,當前產業內協作、構建產業鏈的能力不強,也是整個產業發展的痛點之一。
GE金融亞太區IT服務管理董事總經理朱葉青表示,中國軟件外包服務企業過分依賴政府的扶植,要發展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拋棄這些扶植。不依賴政府的扶植,企業如何能夠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提升規模化,這也就將行業內的民間力量推向了前臺。日前,中國第一個完全由行業企業和機構自發發起的非營利性組織,被稱為中國信息服務外包第一盟”——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曲玲年認為,印度軟件和服務外包領跑全球,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有一個被譽為全印度IT服務產業市場部”的行業組織Nasscom。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的成立,就是要做中國的Nasscom。聯盟今后將圍繞著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的推進與發展,展開游說、公關、市場與銷售四個階段的工作,從國家聯盟、分行業和分地域的二級分支機構以及企業這三個層面去分解,形成矩陣式的工作內容和層次,并最終通過互動及整合上述四個動作來形成產業推動的最佳效果,具體的工作方向將包括:離岸地域市場的開發、國內行業市場的開發、國家產業品牌的打造、國際行業聯盟關系的建立、政府及相關機構的游說、產業的研究、教育及人力資源、專家及顧問團隊的建立等等。”曲玲年說。
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這樣一個國家級”組織的成立,可以說是中國的服務外包產業歷經十年發展,充分參與全球服務外包領域競爭與合作的必然選擇。事實上,無論是服務外包企業、培訓機構,還是分行業、分地域的二級聯盟組織,或是商業的中介服務機構,都迫切需要在國家層面搭建起這樣一個真正民間化、市場化運行的產業平臺,用高度整合的資源、通暢的信息流、高水平的專家及顧問團隊,來聚焦解決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企業群體所面臨的核心問題,真正推動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在下一輪的全球機遇與挑戰中獲得先機。
在整個軟件外包服務的產業鏈上,不光是要有產業聯盟這樣的統一機構,來促進產業鏈的壯大,更需要產業鏈上的每一分子做出自己的努力,特別是像軟件園這樣的角色,在促進軟件外包服務發展中可以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日前在武漢軟件新城啟城儀式上,IBM正式入駐,法國陽獅、飛利浦、上海新致、中英融貫、億達信息等企業正式簽約入駐。法國陽獅集團中國共享服務中心首席執行官張志舜向記者表示,正是武漢軟件新城所提供的軟硬件方面的全面服務深深地吸引了他。前期園區提供了各種便利服務,保障了我們的業務能夠快速地順利開展,降低了我們的投資風險。”
對此,武漢軟件新城總經理邵輝表示,武漢軟件新城就是要以這種交鑰匙服務”來為入駐的軟件外包服務企業提供一流的服務。
武漢軟件新城開辟了互聯網、云計算、數字家庭、移動互聯網、工業設計、金融服務外包、創意設計、電子商務、物聯網等九大特色‘園中園’。希望通過我們獨創的BOT模式,能夠吸引整個產業鏈上更多的企業聚集在這里,從而產生共生共榮的放大效應。”邵輝說,當初我們在為IBM提供定制服務的時候,就是從供電、采光甚至是電梯、衛生間的布置都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未來,我們不但要為園區內的企業提供這種貼心的服務,甚至還要為一些具有初創性質的企業提供類似‘孵化器’的服務,例如我們可以為這些企業提供云計算服務,即便規模小的企業也能夠‘拎包入駐’。過去是幫助我們客戶節省成本,未來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客戶創造市場價值、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