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線上交易平臺啟動恰逢自貿區揭牌成立的始點,有助于交易中心更好利用自貿區的地域優勢和政策優勢發揮輻射效應,加速推進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商務部國際服務貿易司副司長萬連坡在日前舉辦的上海軟件貿易發展論壇開幕式上,點亮了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線上交易平臺(www.OutsourcingCenter.cn)啟動燈球,標志著國家級的服務外包交易平臺正式運行。今后,企業通過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線上交易平臺,將可享受優質便捷的接發包交易服務。
服務外包產業進入調整期
作為商務部與上海市的合作項目,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的誕生承載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近兩年來,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內綜合成本上漲、國際經濟形勢疲軟等因素,我國的服務外包行業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不少以離岸外包業務(尤其是對日外包)為主的企業都存在利潤下滑的問題,一些小型企業甚至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正處于一個整體性的行業調整期。如何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下求得生存與發展?
商務部副部長房愛卿日前在視察交易中心并與企業代表座談時指出,企業應從四個方面來應對目前的發展瓶頸:一是轉型創新,要積極拓展高端業務,深入研究新業態和新模式;二是市場開拓,要不斷開拓海外新興市場和在岸市場;三是提高能力,要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和稀缺人才,提升企業的服務能力;四是政策扶持,要用好國家和地方出臺的服務貿易以及服務外包促進政策。
企業能否轉型發展、渡過難關,關鍵在于能否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找到新的贏利點。不少資深業內人士認為,把業務重點從離岸(國際市場)轉向在岸(國內市場),把業務類型從低端(單純依靠國內的成本優勢,即賣人頭”)轉向高端(提供行業整體解決方案),把交付中心從一線城市轉向成本更低的二、三線城市,是企業轉型發展謀生存的有效策略。這就要求企業大力開拓市場,有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優勢資源。不少企業都表示,迫切需要一個專業的資源整合平臺來幫助他們轉型發展。
專事點對點交易服務
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的使命,就是為企業搭建一個資源整合的平臺,建構生機盎然的服務外包產業生態系統,助推服務外包企業轉型發展,幫助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渡過難關并發展壯大。而借助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優勢,中心不僅可以與自貿區內的發包企業建立密切聯系,發揮貼近發包方的區位優勢,更能發揮輻射效應,使交易對象覆蓋長三角、輻射全國21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幫助外包企業尋找成本低谷,提升核心競爭力。
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線上交易平臺的啟動,契合了服務外包企業的迫切需求。平臺的首要特色在于其鮮明的整合資源、促進交易的定位。目前國內的服務外包網站多為提供行業信息的門戶網站,而專事點對點交易服務的網站寥寥無幾。交易中心線上平臺整合了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大型企業、海外機構、專家顧問的各種資源,匯聚上萬條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本地買家項目信息和優質海外項目信息,涵蓋IT、金融、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專業領域,為會員企業提供優質的項目對接服務。同時,平臺還引入了技術服務、質量服務、人才服務、法律服務等第三方增值服務內容,并將在今后逐步完善信用評估機制和爭議解決機制。另外平臺兼具的信息服務功能將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政策信息和實時的行業資訊。預計到2014年底,平臺的會員數將達近萬家,相關業務將覆蓋全國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
匯聚服務、促進交易、共創價值,是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的價值理念。平臺的設計和運營始終堅持三個有利于”的目標,即有利于降低企業接發包成本,有利于提高企業接發包效率,有利于開拓企業上下游市場,以期為服務外包企業創造更多商業價值,助推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雄厚產業基礎做支撐
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所在的浦東新區,作為內地經濟發展最快、對外開放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已經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為服務外包的發展提供豐厚土壤。浦東目前集聚了730多家金融機構,3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19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85家外資研發中心。2012年末,浦東的第三產業產值占到新區總產值的60.3%,預計到十二五”末,這個比例將達到65%,為高起點承接服務外包業務奠定了基礎。
浦東新區正在形成跨國公司集團內部服務承包機構的集聚、跨國公司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集聚、承接離岸外包的國內大中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集聚。目前,注冊在浦東的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已逾1800家;集聚在新區的金融機構有730多家;浦東新區的現代物流企業超過8000家,占全市60%,僅外高橋保稅區就集聚1495家物流企業;張江地區集聚300多家生物醫藥生產和研發企業;陸家嘴等地區集聚了一大批財務結算中心、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咨詢公司、會展等專業公司;金橋地區跨國公司周邊集聚金融保險服務、商務服務、物流服務、科技研發服務、設計創意服務以及職業教育服務等生產性服務企業300多家,為服務外包企業的業務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際化特征明顯。首先表現在落戶浦東的國際服務外包企業增多。歐美、印度大型的服務外包企業已經進入浦東新區。其次是跨國公司內部共享服務中心云集。如在浦東金橋就有拜耳研發中心、康寧亞太區總部和亞太區財務中心等多家跨國公司內部共享服務中心性質的跨國公司總部。三是企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途徑寬廣。浦東從事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的企業近600家,承接著大量的國際服務外包業務。
目前,浦東的信息技術服務已形成張江、陸家嘴、金橋、外高橋1+3”的發展格局,包括國家級的軟件產業基地、軟件出口基地、信息安全基地和軟件服務平臺;研發設計服務已形成以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金橋研發設計基地為主的三大群體;現代物流服務已形成外高橋物流園區、浦東空港物流園區和金張地區物流中心二園區一中心”的海陸空聯動發展格局;張江以金融后臺服務為特色的銀行卡產業園建設初見成效。這十多個服務外包園區總計規劃建筑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形成浦東承接服務外包的綜合發展空間。截至目前,上海市共授牌12家服務外包專業園區,其中浦東7家,分別是上海國際醫學園區、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張江銀行卡產業園、浦東軟件園和陸家嘴軟件園。
促進機制日趨完整。除了由商務委、發改委、科委、勞保、財稅、工商、人事局、浦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浦東海關、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各開發區和集團等多個部門建立了服務外包合作推進機制外,浦東新區還集聚了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中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中心(上海)、上海服務外包交易促進中心等三大部市合作功能性平臺。未來浦東在充分利用和挖掘各平臺自身功能的同時,還將積極推動各平臺間的互動,發揮平臺的綜合推動力,打造浦東服務外包產業新的競爭優勢。(作者:計算機世界報記者趙海軍,本文發表于2013年11月11日《計算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