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大連、無錫等多個城市陸續建立了外包服務產業基地,主要是配合全球經濟由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進一步加快的趨勢,并為中國企業進行一部分經驗引進和技術積累的工作。目前,從世界范圍看,以服務外包為主要特征的服務業發展勢頭令人欣喜。據統計,世界500強中70% 為服務業跨國公司,其中50%以上已將自己的非核心業務轉移給離岸服務外包公司。隨著國內信息服務行業的整體提升,服務外包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低附加值、人工成本和規模來取勝的外包1.0時代已經過去,注重創新、技術交互和高附加值的外包2.0時代已經到來。作為科技服務行業的領軍企業Pactera(以下簡稱:文思海輝)指出,大型外包服務公司紛紛轉型已是事實,應重在創新和價值提升。
據文思海輝的專家解析,快速的技術變革讓企業很難及時掌握新技術,企業需要外部力量的協同。服務外包2.0概念的提出,正是順應這種趨勢,率先向依靠技術創新,承擔主要研發流程外包的高技術、高利潤模式轉變,幫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拓展更廣闊的利潤空間。中國本土的外包公司也在轉型,以文思海輝的轉型為例,是依靠創新來趨同客戶價值,通過服務產品化和解決方案行業,來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客戶方究竟如何來選擇服務商?通常除了考察入圍服務商的初步信息后,最重要的是考察該公司的創新能力。客戶特別希望IT服務廠商對客戶發展的未來起到作用。拿文思海輝來說,有多年為國際客戶研發,為傳統企業服務的知識儲備和行業經驗,完全有資格能夠告訴客戶將有什么樣的趨勢和風險,客戶決策層應該怎么考慮,IT應該怎么組織,研發應該怎么進行。對于國際的客戶到中國發展,文思海輝同樣有地緣的優勢,立足本土多年,了解中國行業市場,能夠成為客戶快速進入中國,植根中國的橋梁。
中國現在越來越深的嵌入到全球經濟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都在思考創新和價值。在文思海輝看來,眼下是全球各種各樣的理念,先進的技術,都在迅速和猛烈匯集到中國的市場。在這里快速迭代,快速的創新,以此適應并推進一個新興的市場。相對于服務外包2.0理念,文思海輝更具象化地闡述了SMAC”框架(Social社交、Mobile移動、Analytics數據分析、Cloud云計算)。從社會化媒體、移動互聯網、分析手段和云計算技術四方面為客戶提供價值的升級。SMAC的四個因素相輔相成,深化交融。舉例來說,即使一個在智能手機上實現的打車APP,表面看僅僅是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結合,但表面之下,還結合了云計算技術,因為這些來自于千萬級用戶量而產生的大數據不是放在手機上,甚至也不是放在公司的服務器上,而是放在云上。只有云計算的基礎架構,才能夠存儲和運營這么大的數據量。
企業需要轉型,創新不是口號。技術時時更新,價值永遠提升。這才是中國外包服務企業面對新經濟(310358,基金吧)形勢所最應把握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