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中國服務外包》雜志記者在博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訪了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服務外包工作委員會專家顧問、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理事長、博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顧問曲玲年先生。
曲玲年的工作經歷,是和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歷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曲玲年先后在IBM公司工作7年,在NEC公司工作6年。這兩段經歷,也使得曲玲年在美國、日本服務外包市場開拓上得心應手。
此后,曲玲年開始在北京市科委負責軟件促進工作。據曲玲年介紹,目前國內的十大服務外包企業中,博彥科技、軟通動力、文思創新等公司,都是在他任職這段時間內,由幾十人、一百人的規模,發展到上千人規模的。隨后,曲玲年又回到企業,在博彥科技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這也是北京市服務外包企業協會之后,服務外包協會會員企業盛情邀請曲玲年擔任協會負責人的原因。
正是由于在企業、政府、協會之間的諸多工作經驗,讓曲玲年對目前整個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國內的大多服務外包相關政策的制定上,曲玲年都是其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對中國服務外包的發展更具發言權。
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前景在國內
《中國服務外包》:在2009年年末,也就是我們雜志即將創刊的時候,我們采訪了您,當時您認為,我們與印度的差距是8-10年。經過我國政府在近幾年的大力推動,我們的產業規模可以說有了迅猛的發展。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你認為現在我們與印度的差距是縮小了還是拉大了?
曲玲年:中印差距是越拉越大了,原因是印度的NASSCOM(印度軟件和服務業企業行業協會)最近幾年做得特別好。可以說,印度的產業已經邁過了從大到強的發展路徑。這個標志性意義就在于,現在在國際上的一些重點項目上,印度的一線企業與IBM、惠普等國際著名咨詢公司有了直接的競爭力。中印差距具體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說。
第一,從離岸市場規模看。印度的離岸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700多億美元。這個發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到目前為止,印度的離岸市場仍在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這對我們有很大壓力。
第二,從產業增長性看。印度NASSCOM在2011年的時候給過我一個數據,2011年,印度的員工成長收入是9%,營業收入成長速度是14%,這說明什么?說明印度產業收入已經實現了非線性增長,單價在快速提升。
第三,印度的企業實現了全球化。在離岸市場上,印度企業提供的服務已經覆蓋到了70多個國家,在全球大概有將近600個運營中心, 103個國家的國際員工為印度的產業服務。所以,現在印度的產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印度企業給歐美國家做服務的概念,已經向全球擴散了。而中國的公司,離岸市場大部分還是在美國、日本,歐洲、東南亞國家有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印度的TCS(塔塔咨詢服務公司),21萬名員工中有兩萬人在美國工作。而我們這個產業在美國所有的企業人員加起來也遠遠不及這個數字。TCS一家公司一年的營業收入超過一百億美元,這大概就能和我們整個國家的服務外包離岸收入相比了。
《中國服務外包》:是否可以說,我們已經不可能和印度企業競爭了?那我們的企業發展前景在哪里?
曲玲年:這要從兩方面看。我認為,中國企業在北美市場已經是不可能超過印度了。
因為在服務外包行業,有贏家通吃,相對壟斷的原則。印度已經領先我們十多年了,我們作為后來者趕上的難度相當大。
但中國有本土的巨大市場,而印度沒有。中國服務外包企業進入離岸市場的原因,不是要在市場份額上超過印度。我認為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企業通過進入海外市場的學習,通過國外買家對我們的歷練,將我們的團隊培養起來。
比如說,博彥公司通過與微軟公司17年的合作,可以說,現在博彥公司的整個團隊運作模式,與微軟幾乎完全一樣了。博彥公司現在進入國內市場,給國內企業提供的服務能力也是全球領先的,已經做到了想客戶不敢想、沒有想。
我認為,對中國的服務外包企業來說,未來的市場份額應該是二八原則。80%的市場來自國內,20%來自海外。海外市場培養我們的能力,國內市場擴大我們的規模。可以說,我們的終極目標與印度企業可能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印度的企業回不去國內,它們在國內沒有市場。而從國際著名服務型企業的發展來看,沒有一個強大的本土市場,培養不出一個像IBM、惠普、埃森哲那樣的國際性大企業。
《中國服務外包》:那我們目前國內服務外包市場的開放是否存在一些障礙?
曲玲年:現在國內服務外包市場開放,我覺得沒有很大的障礙。如果說障礙的話,我認為是觀念的障礙。很多國內企業認為,如果業務在自己公司做,比較安全可靠,但從目前趨勢看,國內服務外包市場已經在逐漸放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了。
目前國內開放最快的市場是金融和電信,因為這兩個行業和國際接軌得較早。現在開放的速度已經很快了,如果再快也可能出現問題。將來我們希望大的央企,包括能源、鋼鐵、航空等其他行業也能行動起來。
現在還有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是管理。買家將服務交給供應商后,怎樣管理供應商。這個目前我們的國內企業還沒有經驗,需要逐步來培養。
另外,在信息安全上,我認為可以說目前國內的幾個大的服務外包企業,信息安全方面做得更好,也更可靠。從目前很多披露出來的新聞報道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反而是在政府和國企內部不一定安全,很多信息泄露都是他們自己的員工做的。
二期政策在做強”
《中國服務外包》:服務外包一期政策即將到期,您作為服務外包二期政策的推動者,能否給我們透露一些內容。
曲玲年:最后國務院頒布出來的新政有什么內容,很難講。但二期政策的主要思路,主要是兩點。
第一,是高端人才支持。目前我們對服務外包企業招聘一個大學生,有4500元的補貼,在制定政策之初,這主要是側重在就業方面的考慮。而現在我們的企業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現在應該考慮怎樣吸引更高端的人才,將企業的發展帶到更高的軌道。
第二,是對中國服務外包企業走出去”進行支持。在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恰恰是海外并購的好時機。現在困擾我們服務外包企業的一個問題是,外匯貸款是否容易獲取,政府有沒有相應的支持政策。其實,對于服務型企業海外并購,也是相當于購買海外資源,我們購買的是海外的市場渠道、高級人才、解決方案。
2009年10月13日,曲玲年陪同國務院參事室、北京市商務委領導調研北京服務外包企業。
《中國服務外包》:剛才你說到海外并購的問題,2012年,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內的并購不斷。其中比較大的就是文思和海輝軟件的對等合并。您怎樣評價二者的并購?并購在今后幾年,是否會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發展的常態?并購對中國服務外包的發展有哪些作用?
曲玲年:實際上,從全球來看,高技術服務企業并購是企業增長的兩條路徑之一,自然增長是一部分,并購是一部分,這兩個部分的比例大概是1:1。也就是說,一家高技術服務企業每年自然增長是20%,并購可能超過20%。實際上,如果企業要達到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長率,一定是來源于并購和自然增長。我們看,印度、美國的大的服務企業發展路徑也是這樣的。
而且,據我了解的情況,在未來三五年之內,我們這些一線的領軍企業,每一年都會有并購的情況發生,但是像文思和海輝這樣并購的幾率不會太高。
總體來講,每個國家在這個行業會保持3-5家的一線企業,第6名以后就變成二線企業了。在規模上,前五家的企業占到市場份額的50%,6-10名企業占市場份額10%,其他企業占40%。美國、日本、印度都是走的這條路。所以說,目前我們國家的市場還不夠成熟,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走上這條路。
文思海輝并購,我覺得在今年這樣的特殊條件下,是很正常。兩家公司都成立于了十幾年,不一樣的是,海輝實現了職業經理人管理制度,文思公司也想完成這個過程。同樣這兩家企業都是在美國上市,美國市場希望看到更大的中國企業。
所以兩家公司并購,可以說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首先,實現了經理人操盤。其次,合并后,兩家公司本來預計需要5-10年達到的五萬人規模,可能會縮短到三年內達到,在美國市場的話語權會增強。
當然,目前來說,我們的企業和印度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還不大可能,需要時間。
2012年5月30日,曲玲年在京交會上發布《北美、日本、歐洲服務外包市場開拓行動計劃》研究報告。
2013,穩中有升
《中國服務外包》:您怎樣評價2012年整個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對2013年中國服務外包發展有哪些預測?
曲玲年:對于2012年整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情況,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第一,是總體上來說,我們的成長性很好。據商務部統計,1-11月我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12.5萬份,合同金額517.9億美元,同比增長38.2%。可以說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能夠保持40%左右的成長性,這個非常難得。
第二,2012年是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整合期。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進行了整合動作,比如11月10日,文思信息與海輝軟件對等合并完成,成立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開啟了中國IT服務行業的新紀元;9月4日,軟通動力宣布與華為成立合資公司;8月19日,博彥科技4倍溢價收購大展集團6家全資子公司全部股權等等。可以說,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整合時機已經到了。
第三,2012年也是非常困難的一年。盡管我們服務外包企業的成長性良好,但公司的利潤率都在下降。這說明整個經濟大環境其實是不好的,當然這也是多重因素的作用,比如服務外包單價問題、匯率問題,以及經濟通脹帶來的員工工資上漲等等。
2013年,從這三個點看,情況會比2012年有好轉,處于穩中有升的趨勢。
首先,是服務外包產業面臨的經濟形勢將好轉。目前,中國自身的經濟形勢已經企穩。而從美國來看,房地產行業連續十幾個月已經在緩慢上升,可以說美國房地產好了,整個經濟就會恢復。
其次,在行業整合上看,2013年仍然會有比較多的整合動作,但類似文思和海輝的并購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