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山東頻道訊:2011年4月,中國黑陶之都”的榮譽稱號花落東港,11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日照高新區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基地成為山東省文化產業重點基地,投資15億元的南湖(國際)文化旅游區項目在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推介會上簽約,有2個園區被命名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民樂滿江紅”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照市東港區借助文化產業的口紅效應”,拉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全面飄紅,實現了文化惠民、助推發展,文化產業的溢出效應”日漸彰顯。
據初步統計,東港區共有文化企業(不含個體戶)890余家,文化企業直接吸納從業人員超過3.5萬人,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達4%,文化產業成為了東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支撐和綠色引擎”,拉動著民眾幸福指數全面提升。
深挖文化資源,做強東港特色文化產業
東港區是東夷文化、龍山文化、太陽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出現過姜尚、劉勰、焦竑等文化名人,可以說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文化各具特色。東港區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名人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將文化資源積淀轉化為文化產業發展優勢,打造出了綠茶、黑陶、農民畫等為特色鮮明、核心競爭力強大的文化產業品牌。
薪火相傳4000余年的黑陶工藝,在東港衍變為潛力無限的文化產業。自上世紀70年代,東港區著手對龍山文化代表的黑陶技藝進行發掘、研究和開發利用,通過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優惠政策,促進黑陶產業提檔升級、產業化發展,培育了一批有特色、市場競爭強、帶動能力大的龍頭企業。
如今,東港區的黑陶產業已經發展到仿制、復制、創新三大系列,仿古、移植、復制、工藝、觀賞、實用等六大類別300多個品種,涌現出日照龍山黑陶工藝研究所、兩城黑陶廠、黑陶邢藝術館等科研機構和民間制陶場所30余家,擁有7位黑陶藝術大師,中高級技師230人,總產值超過22億元。
推進良性共融,做精東港文化旅游產業
借力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東港區為漁家樂”注入文化魅力,推動東港旅游由從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文化競爭,打造東港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東港區是全國最大的民俗旅游基地,漁家樂”民俗游是海內外知名的旅游品牌。
突出漁”農”結合的資源優勢,瞄準特色化和精品化,謀篇布局文化旅游藍圖。在沿海一線圍繞藍天、碧海、金沙灘”的生態優勢,將民俗旅游、海洋文化與農村新型文明社區建設等有機結合,打造融餐飲、住宿、旅游產品開發、民俗展示和產業發展于一體的好客漁家”的漁家樂”民俗旅游品牌和海上觀光品牌。
2011年,東港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92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6.5億元。其中,漁家樂”和農家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0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8億元,吸納就業人員超過5萬人。
搭建載體平臺,做大東港創意文化產業
在做深昨天文化”,做實今天文化”的同時,東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積極搭建園區(基地)等載體平臺,全力做活明天文化”。借助高新區服務外包基地、青年創業中心等平臺的集聚效應,東港區大力軟件開發、動漫設計、服務外包等創意文化產業,山東領信、活點網絡等龍頭企業迅猛發展,占據行業的領先地位。
日照高新區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基地是山東省首批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基地,是一處集科技研發、人才培訓、高新技術企業入駐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外包基地。
其中,山東領信是魯東南地區最大的軟件研發與技術外包服務企業,在日本、加拿大和瑞典設有常駐辦事機構。活點網絡開發出了全球第一家Hospot物聯網瀏覽器”。由山東領信牽頭,基地相關技術企業聯合成立了軟件外包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從產業層面優化整合資源,有利于聯盟成員發揮各自優勢,共同解決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提升了園區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的整體競爭力。2011年12月,基地被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財政廳聯合表彰為山東省文化產業重點基地,成為全市唯一入選的基地。(通訊員 王西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