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勇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服務外包行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5月22日,商務部副部長王超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繼續推進千百十工程”。王超稱,目前國內已有22個城市被認定為軟件和服務外包基地。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表示,服務外包作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改變全球經濟版圖與格局正在產生深遠影響,中國應牢牢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發展服務外包已取得的成就及天然的基礎優勢,應成為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信心之源。應堅定發展信念,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推進服務外包產業的全方位提升。”
霍建國介紹,目前,中國服務外包執行額貢獻度的95%來自于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均尚處于產業發展初期的點狀發展階段,沒有形成全方位發展的格局。
他認為,未來要營造良好的服務外包發展環境,以市場為導向,以區域布局為輔助,確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品牌發展意識、企業做大做強意識,培育服務外包發展的良好競爭秩序,從而做專做強,做精做強。
國際著名經濟學家、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鄭雄偉稱,到2020年僅僅信息技術外包業務在全球的發展規模就可從目前的5000億美元上升到1.5萬億~1.6萬億美元。但他認為,雖然目前發展服務外包的前景光明,但就現階段而言,全球服務外包對世界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鄭雄偉指出,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國際服務外包正在呈現新一輪快速增長的勢頭,服務外包大國的業務實現了大幅增長,但是國際服務外包的中心—外圍”的整體格局對其未來發展形成極大的制約。
他表示,雖然目前國際服務外包的發包國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但也要看清楚其中的問題,只有這樣中國的服務外包行業發展時才能避免重復走國際服務外包市場的不合理格局,才能使中國的服務外包行業少走彎路,進入快速發展。
鄭雄偉強調,中國在實現加快發展服務外包業目標的同時,必須充分發揮優勢和長處,同時注意規避國際服務外包的風險,充分進行政策引導與監測監管,這樣才能實現服務外包業的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