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印度同行相比,中國外包公司仍然被認為是“業余選手”。
盡管許多報道和新聞都認為中國是一個新興的離岸外包目的地,但與印度的外包企業相比,中國外包公司仍然被認為是“業余選手”。
許多國家的外包公司紛紛組團來中國尋求發展機會,但最后卻無功而返。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首先,中國外包公司還無法成功地與國際管理和目標接軌;其次,中國公司過多關注短期目標,無法實現長期增長策略;再次,中國公司不愿向外包大國印度主動出擊;最后,在與海外的聯盟與合作中,總是擔當次要角色。
難道海外外包公司不了解中國外包企業的實際水平嗎?其實,這在某種程度上點出了中國外包企業的“痛腳”。
盡管中國外包公司已經或多或少地參與到了外包相關事務中,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家就真正理解國際化的管理方式,中國外包企業必須在組織內貫徹國際化的思考方式;組織結構和公司文化也都必須能有助于培養全球化的視野;此外,外包公司還必須加強與分析師和咨詢機構的緊密聯系,這是吸引風險投資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時,與印度同行相比,中國外包公司目前過于重視短期利益,而忽視創新。由于缺乏充足的資金,大部分公司都在尋求成功的捷徑。為了在短期內獲得客戶,這些公司通常只是簡單地模仿印度外包公司的商業模式;他們給客戶提供的服務也缺乏特色。一個普遍的誤區是,這些公司反復強調中國外包的低成本優勢,但實際上他們的客戶卻不以為然。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家中國外包公司敢于走進印度市場。印度本土外包公司的穩定根基和豐富經驗,使得中國外包公司顧慮重重。但實際上,除了寥寥數家頂級外包公司外,其他公司與中國外包企業相差不大。假如中國公司敢于大膽地進軍印度市場,恰好可以解決目前中國外包公司面臨的兩項棘手任務,即如何使客戶相信將業務外包給中方確實存在價值,以及如何向外推銷自己的服務。
比較遺憾的是,大部分中國外包公司與印度或其他國際公司合作時,往往把自己置于從屬位置。這種定位將妨礙中國外包公司的進取心和實際革新。如果中國公司希望通過與其他大公司的聯盟與合作來獲得市場份額,實際上是一種風險很大的賭注。畢竟,基于戰略聯盟取得成功的例子,目前還是比較罕見。不過,中國外包公司推動的戰略聯盟和小規模收購,可以使他們變得更富有進取心,而且也有助于提升規模與實力。最近海輝軟件國際集團(HiSoft)、天海宏業國際軟件有限公司(Ensemble )和科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Teksen)公司的合并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不過,我們同時應該看到,全球外包產業對中國正在產生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從宏觀角度來看,這是中國本土外包公司創立中國品牌的大好時機;從微觀角度來看,也是這些公司進行改革創新的良好契機。所以,中國外包企業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重提升:
第一,交付模式:中國外包企業應該形成一種到岸與離岸方式相結合的模式。第二,緊密的客戶關系:會議與展覽場合并非與客戶建立緊密關系的唯一或恰當平臺,應該預先部署,致力于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第三,經營貢獻率:經營貢獻率使軟件公司采用優化措施產生效率。第四,需要強調的是重新認識媒體角色:海外的現有報道,缺乏對中國業務現狀的深入調查,向全球外包業界推介的是一個與實際不符的模糊形象,因此中國外包公司需要與國際傳媒和分析機構建立聯系,從而樹立健康的整體形象。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致力革新將是中國外包企業的重頭戲。與其他地區的軟件公司一樣,中國軟件公司對外包業務和離岸地區項目實施有著相當透徹的理解,所欠缺的是自己的特色和富有價值的服務。通過采用一些創新手段,中國外包公司將逐漸獲得可觀的市場份額,并成為最重要的外包目的地之一。
作者簡介:
Sridhar Vedala 是位于倫敦的Morgan Chambers 公司的共享服務與離岸外包主管。Morgan Chambers 公司是業內領先的咨詢公司。Vedala先生活躍于中國與印度的外包業務,他對中國的外包市場有深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