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東軟集團(SH,600718)發布重大事項暨停牌公告,擬與大連華信通過合并方式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當筆者在第一時間將消息轉告另一家國內外包公司高層的時候,他既感到震驚,也覺得非常可惜。
震驚是因為沒想到兩家規模如此之大的公司竟然能夠合并——目前東軟有15000人的規模,在國內外包公司中排名第一;華信也有將近4000人,排名第二,在外包領域也是一家十分優秀的公司。兩家公司合并之后,將會把國內所有的競爭對手都遠遠地拋在后面。
可惜是因為本來自己也有收購的機會。去年4月29日,在國內主板的IPO申請沒有通過發審委之后,華信就曾經找過這家公司討論合并的可能,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兩家公司最終沒有談成。
最終的結果是老大和老二合并,這對整個行業的其他Player將是非常大的沖擊。當然,我在這里并不想太多地討論兩家公司合并的細節,這些問題還都在雙方的商議之中,很可能要到一個月后才能見分曉。
我想說的是,這次合并將會成為標志性的事件,它預示著中國將成為外包大國,預示著中國將誕生世界級的服務外包公司。正如聯想進入世界500強、華為進入全球電信設備商前三強標志著中國的IT制造業已經具備了國際競爭力,這次合并也再一次向世界宣告:中國不僅僅滿足于做制造大國,也要做服務大國;不僅僅只有Made in China,還有Outsourcing in China。
今年2月2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專程來到南京雨花軟件園服務外包基地,考察了江蘇潤和、文思創新兩家服務外包企業。隨后,他主持召開了服務外包工作座談會。據參加會議的人士回憶,王岐山副總理直截了當地告訴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府官員們,回去通知自己的領導也就是各省省長和各個城市的市長們,我王岐山盯上外包這件事了。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都要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我們要當仁不讓。
這也是第一次將發展外包行業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既然我們要發展外包,就必須了解現在全球外包行業的競爭態勢,了解中國外包處于何種位置。目前,印度占據了全球外包40%以上的份額,特別是在以歐美為發包地的市場上占據了統治地位。2007年我曾經去美國達拉斯參加了Gartner舉辦的全球外包大會,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以China Outsourcing的名義組團參會。我發現大會上印度人幾乎無所不在:做主題發言的專家中印度人占了很大的比例,最大的展臺也是Infosys、Wipro、HCL等印度公司的。
從目前來看,其他國家很難在短時間內動搖印度在外包領域的領先優勢。當然,中國有這種可能,因為印度有的我們基本上都有:我們有同樣豐富的人力資源,有同樣足夠聰明的大腦。甚至印度沒有的我們也有:印度的網絡環境和基礎設施相當糟糕,而我們的甚至比一些歐美國家都好。
那么,我們怎樣才有可能追趕上印度人,直至超越他們呢?我覺得還要學習我們在IT制造業國際化的成功經驗,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我們首先要鞏固好自己的根據地,發掘國內企業的外包需求,把國內市場做起來。同時,我們還要繼續鞏固在對日外包上的競爭,這才是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優勢和特色。然后,我們再考慮在適當的時候進軍歐美市場。看看我們的華為、聯想,其實不都是這么過來的?
當然,我們的外包企業與印度同行們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東軟在國內的外包企業中已經是最大的了,可是東軟一年的營收也不過34億人民幣(2007年),而印度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就有10家以上。
我們需要盡快縮小與印度企業的差距。幸運的是,機會之窗突然打開:前不久,印度第四大外包公司Satyam造假賬東窗事發,使得印度外包業的信譽遭受到了嚴重打擊,已經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取消了給Satyam等印度公司的訂單。中國企業如果能夠利用好這次機會順勢而上,中印在外包領域的實力對比就有可能發生根本變化。賽迪顧問也預計,到2012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將占據全球市場8.4%的份額。
并購是縮小與印度企業差距的好辦法。當然,金融危機也加速了并購的到來。賽迪顧問的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的規模是14.3億美元,增長率是55.4%;2007年的市場規模達到20.10億美元,增長率下降到了40.6%。我個人預計,2008年整個外包行業的增長速度將會進一步放緩,因為金融危機使得來自歐美和日本的發包量有所縮減。大家都知道,行業增長放緩、走向成熟之時,往往也是大規模并購和整合的好機會。
當然,并購成功與否往往需要四五年的時間去觀察和回味;但是,我感覺這次合并是對路的。通過此次合并,新公司能夠牢牢黏住原有的日本客戶,擴大在日本的市場份額。這是因為對于外包企業來說,規模意味著實力,意味著能夠接下別人接不下來的大單子。
還有一點大家可能注意不到,那就是通過這次合并,大連進一步鞏固了自己“中國外包之都”的地位——東軟和華信最大的外包基地都設在大連,其他19座外包城市的領導需要加緊努力了,畢竟中國不太可能出來20個班加羅爾。根據印度的經驗,最后成規模的外包城市也無非是班加羅爾、金奈、普內、海德拉巴這么幾個城市。
總結一下,我覺得這次合并有這么幾點值得回味:
1. 中國要成為外包大國,也必須成為外包大國;
2. 東軟和華信的合并值得鼓勵;
3. 國內和對日外包是我們的根本;
4. 中國外包行業已經走向規模化經營;
5. 未來幾年內世界級的外包企業將在中國誕生;
6. 大連在國內外包城市的競爭中已經拔得頭籌;
7. 對于外包產業我們要有自信,要當仁不讓;
8. 外包今年開了個好頭,好戲還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