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大連高新區招商引資和財政收入繼續位居全市前列,預計今年各主要經濟指標將繼續保持30%以上增長率。在深入走訪企業、深刻分析市場的基礎上,高新區大膽提出“新拐點理論”,即金融危機是挑戰,同時也是一次難得的產業升級機遇。對高新區著重發展的軟件和服務外包業而言,來自外部的壓力將轉化為產業內在調整的動力,促使產業消泡沫、強筋骨、躍層級,使之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新的發展期。
12月3日,由高新區負責運營的大連(日本)軟件園在東京開園,首開中國城市海外辦軟件園先河。而在此十幾天前,一個涉及68項重大工程、投資逾千億元的規劃的公布,更顯示出高新區“抓機遇,促發展”的果敢和堅定。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高新區對區內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進行了評估。“近六成企業受波及。但企業的信心還在,甚至對產業前景更為看好。”大連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欒慶偉說。
欒慶偉說,在高新區千億元投資中,超過1/3將用于推動軟件產業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包括加快凌水灣填海工程的進程,推進黃泥川軟件園、英歌石軟件園的道路、通訊、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啟動一批產業配套公寓、住宅等建設項目等。“危機期間是企業并購重組的時機。我們應發揮大連軟件產業實力強、規模大、擁有‘航空母艦’的特有優勢,到國內其他城市甚至國外去‘抄底’,并購這些地區受沖擊較重的中小軟件企業,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地區開辦大連軟件分園。金融危機使歐美、日韓企業大量裁員,目前到海外招攬IT人才,成本低、時機好。我們要利用這一機遇,籌劃到國外瀕臨破產的軟件企業吸引軟件高端人才,也可以到國內其他地區比如東南沿海大學中招收IT畢業生。”
業內分析,金融危機下,為有效減少成本、規避風險,發達國家和企業有望將更多、更復雜、更高層次的業務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交給交付能力和認證體系更完善的合作伙伴。而大連可以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瞄準高端技術、大項目甚至軟件產業的研發中心項目,以此提升產業創新水平。在鞏固國際市場的同時,更多的企業還將加大對國內市場的拓展,進而促使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技術和產品的誕生,使大連不僅成為全球交付中心,還將成為軟件和服務外包的技術中心。對于在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從業人數等方面都占全市80%的大連高新區來說,這無疑是機遇大于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