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外包前景廣闊,承接新藥研發外包潛力巨大,空間地理信息外包全國領先。日前,哈爾濱憑借著不可動搖的實力,躋身全國16個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城市行列,在從“全球制造中心”向“世界辦公室”轉變的過程中,搭上了國家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快車。而2007年達57.5億元的總經營收入,也使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毫無疑問地成為哈爾濱的新“錢袋”。
三大優勢催生80家企業
在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的審批中,商務部、工信部和科技部等部門給出這樣的評語:“哈爾濱市科研力量較強,服務外包產業特色突出,發展態勢良好,已經形成服務外包發展的產業基礎。”
上世紀九十年代,黑大伊斯特公司率先開展服務外包業務,哈爾濱的少數企業以拓荒者的姿態挺進服務外包領域。隨后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下,這個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產業模式在哈爾濱遍地開花。目前,哈爾濱市開展服務外包的企業已達80家,業務范圍覆蓋通信、醫療、金融保險等多個領域。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哈爾濱市信息產業局常務副局長嚴克強告訴記者,哈爾濱市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有三個主要優勢。一是地理位置優越,尤其在日語、韓國語人才培訓方面,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二是人力資源豐富,綜合成本較低。每年,哈爾濱市各類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約2萬人。三是城市產業基礎優勢明顯。作為老工業基地,哈爾濱市電站設備、輕型飛機和直升機、水電設備、數控切割設備等產品技術水平和銷量居于國內同行業前列,為開展以知識管理外包提供了條件。
35條優惠政策興企
基于明顯的優勢,哈爾濱市近年以日本、美國等市場為重點發展離岸外包;以電子政務和通信、醫療、銀行、科研院所等國內信息化應用項目為重點發展境內外包。通過健全機制、政策引導、資金扶持、人才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初步構建了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的發展框架。
近年來,哈爾濱市編制發布了《哈爾濱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哈爾濱市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規劃》,并已列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哈爾濱市政府制定出臺《哈爾濱市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分別在稅收、投融資、財政扶持、人才吸引等方面確定了35條優惠政策。2007年市政府共投入2億元用于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
2004年成立的哈爾濱樂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是一個在政府扶持下成長的典型。這個有200多員工的企業,已經是一個與歐美客戶打交道的“老手”。董事長薛楊告訴記者:“為了洛杉磯港口的一個項目,我們同全球81家企業競爭3輪才中標。”
目前,哈爾濱市已擁有兩個服務外包專業園區,一個是位于經開區哈平路集中區的哈爾濱市服務外包產業核心園區,總占地面積73萬平方米,一期工程正在建設過程中。預計建成后可吸納服務外包企業80戶,從業人員達到30000人。二是黑龍江空間地理信息產業園,總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園區已入駐企業32戶,待園區二期工程建成后,預計可容納服務外包企業60戶,從業人員達到8000人。
三大瓶頸有待突破
省服務外包產
業聯盟一位負責人認為,哈爾濱市服務外包產業目前正在上升階段,但有三大業界普遍頭痛的難題亟待解決。一是人才流失。哈爾濱樂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一位秘書說,該公司每年都有員工流失。據介紹,大學畢業生一般要培訓1年后才能上崗,但不久后就會流失。企業被迫再聘人、培訓,人才成本由此增加。二是缺乏實用人才。業界普遍反映,哈爾濱不缺基礎性人才,但因校企合作少,實用性人才卻捉襟見肘。三是培訓不權威。資深人士認為,員工培訓應由國際公認的權威機構進行。而哈爾濱服務外包企業大多是自己培訓員工,標準無法統一。根據國際經驗,經過微軟、IBM等大企業培訓的員工更容易得到發包商的認可,企業也可由此承攬更多業務。
對此,薛楊建議,高校要加強學生在服務外包企業實習工作,各企業也要在員工培訓上與國際接軌。今年,微軟樂辰實訓基地將在哈爾濱建成,希望能為業界開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