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衰退中的中國外包
大展的李錦成表示美國的次級貸危機對大展的影響不大。“一方面中國對美國的外包業務量本來也不夠多,另一方面受次級貸沖擊最大的金融證券領域企業的中國信息技術外包(ITO)或者企業業務流程外包(BPO),印度承接得相當多,影響較大。所以目前來看,對中國外包業的影響不太大。”
方發和也持同樣的觀點:“中國的IT服務市場里邊離岸外包目前只占10%~15%左右,大約85%是國內的外包需求,所以美國的次級貸和美元貶值對于中國外包的沖擊還不太大。從東軟來看,2007年大約1/3的外包收入來自國外,而在1/3之中還有86%來自日本,剩下的14%才來自歐美,所以東軟受到影響很小。”
李錦成和方發和的預測,與本次CISIS和《信息周刊》聯合舉辦的2008年“中國IT外包競爭力調查”的統計結果非常吻合,目前美國客戶占到離岸外包業務收入中的部分還不多,盡管來自美國的收入在不斷增長中,但是整體而言由于美國因素目前對于中國外包產業的影響還不大(見表4)。
根據易觀國際咨詢公司(下稱易觀國際)發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軟件離岸外包市場季度監測》,2008年第一季度,從發包市場來看,尚未出現大的波動:日本仍然是最大的發包地,市場份額高達51.6%,比上一季度略降1.5%,變化不大。日本龐大的制造業帶來的嵌入式軟件外包市場仍然是極有潛力的客戶群。歐美發包市場份額為30.5%,較上一季度上升2.1%,雖然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仍然存在,但歐洲市場的成長性非常好。香港方面的發包份額為9.2%,環比微降0.2%,趨勢上期比重在緩慢下降。
方發和表示,危機某種意義上恰恰意味著機會。在此背景下,中國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多:
1.全球外包企業間的并購與合作將會更加頻繁和廣泛:預計2008年,全球外包產業的并購活動將更加頻繁。ACS公司、Perot Systems公司等缺乏規模和市場份額的二線的、中等規模的外包公司將成為大型外包企業的并購目標。印度外包公司將更加廣泛地在歐美、拉丁美洲、亞太地區建立他們的外包交付網絡,同時,歐美外 包公司也積極擴展他們的離岸外包網絡,預計,2008年,印度外包公司和歐美同行間的合作將更加廣泛。
2.繞過印度:印度IT人力成本高漲、員工離職率日益升高、基礎設施等壓力使全球發包企業越來越多將注意力轉移到印度以外的市場,如中國、拉丁美洲、中歐、東歐、中東、非洲等。但目前,印度在全球外包市場中的領導地位仍然是穩固的。
3.向二線城市進軍:班加羅爾、孟買等全球一線熱點外包城市的承受度已經達到飽和,為獲得更多的資源、規避一線外包城市的激烈競爭,全球外包公司將加快向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二線和三線轉移。
有中國特色的外包怎樣煉成
2008年的無錫,太湖藍藻已漸漸消失。
除了治理藍藻,整頓污染嚴重的制造加工企業,無錫政府花了很多精力做的另一件事情——大力發展無污染的外包產業。2007年秋季,無錫市準備投入15億元,并出臺“123計劃”,也即到2010年,無錫全市集聚國際服務外包和軟件出口企業達到100家,每家企業從業人員超過2,000人,年出口超過3,000萬美元,初步形成服務外包的產業集聚效應。
無錫確實讓軟通動力這樣的外包企業得到了實惠。據劉天文介紹,他們準備發展“雙引擎戰略”,發展無錫(上海)和天津(北京)兩大交付中心。無錫離上海不遠不近、成本不高不低,能快速利用上海的資源而盡享成本優勢,并且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對軟通動力等外包企業入園相當得重視,給予第一年免房租,第二、三年房租減半優惠,并且在稅收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免。
無錫市的舉措從側面上反映了政府的支持,不僅僅是無錫,中國外包的老資格基地大連、上海,外包產業已經相當成規模,還有天津、西安、深圳、成都等一些外包后起之秀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軟硬環境吸引外包企業落戶。
如今,沸沸揚揚的中國外包產業是否要學習印度、如何學習印度外包產業的討論也已經漸漸平息。平靜的原因是,這幾年來中國的外包企業日漸成熟,認識到需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外包。
第一,中國政府對外包支持力度加大,2006年9月,商務部啟動了“千百十”工程,即在“十一五”期間,全國建設10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推動100家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將其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培育1,000家獲得國際資質的大中型服務外包企業,全方位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不斷提升服務價值,實現2010年服務外包出口額在2005年基礎上翻兩番。
第二,和印度相比,中國國內市場內需大。這樣中國外包業既有國外的蛋糕也有國內的蛋糕。這一點外包“老字號”的印度和愛爾蘭都很難比擬。
第三,中國的人才數量和質量優勢。中國每年的高校畢業生超過400萬,保守的統計其中15%是學習IT和IT相關學科,每年大約有60萬人可以投入到IT相關行業,那么外包業的人才供給非常充足。
第四,印度雖然外包起步早,但是中國因為地理位置較近和文化相似的優勢,占據了世界第二大發包國日本外包的絕大部分份額,中國具有接包日韓的優勢。
而根據2008年“外包競爭力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外包企業修煉自身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擴大公司規模、因地制宜的提高核心技術能力、持續的人才培養和管理等等(見表5)。
東軟的具體做法是,從強大的本土背景出發,發展離岸外包的同時注意本土需求的發展;建立了3個東軟信息學院,分別在成都、大連、南海,共有2.5萬名學生,其中大約每年有10%左右的優秀畢業生進入東軟;東軟還準備持續發展它在嵌入式軟件開發領域里的優勢。
軟通動力的劉天文指出,中國的外包有自己的特色和資源,人才多、本土需求旺盛,以及政府、公司各方面軟硬條件開始日漸成熟,但是中國的軟件外包企業規模都還不夠大,目前還沒有超過1萬人的大型外包企業。印度外包巨頭印孚瑟斯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 Ltd.,)的規模在幾年之間翻了30倍,其毛利潤率高達42%,凈利潤率高達的26%。而國內外包企業普遍利潤率還不到20%。
中國惠普的徐愷波也非常看好中國外包業的發展,從惠普本身來說,已經增加了其在中國外包業務上的投入。“外包業務在中國惠普TSG集團的增長點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徐愷波表示。并且,惠普在爭取中國本地客戶和跨國公司的中國分支客戶上,成效頗佳。百安居就是惠普從中國為起點做向全球百安居的經典客戶。就在最近——2008年5月14日,惠普宣布對外包巨鱷EDS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EDS)的收購,這會讓惠普在外包領域更加如虎添翼。
而大展的李錦成認為,外包作為“數人頭的生意”,多半的精力要放在員工身上。“首先、管理水平要提高,外包企業非常考驗管理者的運營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員工的培養,效率提高和培訓相結合;再次,外包的業務千萬不要是一錘子買賣,業務最好是充足而持續進行。”李錦成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