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協會認為企業熱衷直銷實是“醉翁之意”
記者日前從有關渠道獲悉:幾天前,商務部的“紅頭文件”已下發地方主管部門,直銷牌照申請正式啟動。
據了解,國內目前正式提交牌照申請的有50余家企業,有望明年3月底發放的首批牌照數約為25個,仍有近一半的淘汰率。與此同時,一度欲組織中小保健企業籌建產業集團的中國保健協會,直銷方面的熱情似乎卻在悄悄減退。
直銷巨頭現在面臨陽光新政。資料照片
保證金確定劃入建行總行
“商務部的紅頭文件剛剛看到,這兩天我們就將所有資料遞給廣東經貿委。”
健康元集團直銷副總經理蔡耀光告訴記者,以前許多東西都沒有定下來,比如保證金存放的指定銀行,外界一直傳是民生銀行,這次國家已明確讓企業將2000萬元的保證金打進中國建設銀行總行的指定賬戶。
此外,在這份“答復直銷業有關問題”的文件中,商務部指出,企業應提交其在擬從事直銷地區的服務網點具體方案;獲批的直銷企業應在6個月內按上報方案完成服務網點的設立。
“雖然仍沒有細化服務網點要求,但網點的倉儲、物流、培訓、退換貨等功能是必備的。”蔡耀光向記者透露,在直銷網點方面,健康元已計劃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陽(或大連)設立4個客服中心,另在國內重點城市或地區再開64家直銷專賣店。
昨天下午,哈藥集團副總經理李大平通過電話向記者表示,前一階段他們已通過省里將申請資料遞到商務部,現在哈藥方面正全力以赴辦這個牌照,其他細節問題要等拿到牌照后具體運營之中才能確定。“服務網點建設目前沒法確定,今后也有可能將現在傳統產品拿來做直銷。”李大平稱,哈藥有信心拿下直銷牌照。深圳萬基集團一位副總則稱,他們已向廣東省經貿委市場服務處遞交資料,萬基現在成立一個牌照審批專門團隊,在北京盯著這個事。
行業協會直銷興趣減退?
今年2月前后,有報道稱,中國保健協會正牽頭組建“中國健康產業集團”,當時正值《直銷法》醞釀出臺,這些中小企業對直銷熱情高漲,卻苦于邁不過太高的直銷門檻(當時業界傳出直銷企業年銷售額1個億)。現在《直銷法》已經生效,原定上半年完成組建的中國健康產業集團卻遲遲沒能浮出水面。
對此,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朱康年表示,產業集團的籌建仍在進行中,但不會再去申請直銷牌照,今后將以產品、營銷渠道互通為主,集團本身也不是實體。
“現在不少保健品企業對直銷確實已沒有興趣,當初籌建這個集團也不僅僅是為了直銷。”朱康年認為,按現行規定,除了需首次交納2000萬元保證金外,今后每個月都要將營業額的15%作為保證金上交,直到交滿1億元為止,大多數企業都沒法承受這一資金壓力。
朱康年認為,一方面,國家出臺《直銷法》主要還是為了兌現加入WTO時的承諾,具體操作細則尚未完善,另一方面,不排除一些企業申請直銷牌照,并不真正去做,而是用來當作規避法律的“護身符”,比如直銷搞的科普、會務可以合法化,經費會不會按直銷結算,直銷人員所有薪酬來源是銷售提成,基本工資和“三險”會不會被企業逃掉,等等。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