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投資 (萬元) | 五年運營成本 (萬元) | |
基準系統 | 300 | 5340 |
比基準系統貴50%,生產力高10% | 450 | 4856 |
比基準系統貴100%,生產力高15% | 600 | 4614 |
免費系統,生產力低10% | 0 | 5824 |
2. 集成商對風險的不理解
第二點是集成商對項目風險的把握?,F有的大部分呼叫中心集成商在專業性與風險評估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
首先,在客戶不明了總體投資與回報的情況下,其選型的重點往往將價格放到過高的地位。很多集成商都由于太迫切想拿下項目,用過低的價格投標。在拿到項目以后,才發現價格過低,客戶的需求又在缺乏總體規劃與集成商經驗不足的前提下不斷的改變,到最后集成商唯有降低損失,草草收場。在國外的招投標過程中一般會去掉報價最低的集成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次,呼叫中心的項目在本質上是一個不斷循環優化的閉環。企業需要的是一家長期的合作伙伴,麻木的打壓價錢只有讓雙方都變得短視。
3. 廠家對產品周期應有投資的不理解
在整個價格戰的誤區中,國內廠家對產品周期應有投資的不規范,也是主因之一。
縱觀市場上主要的呼叫中心廠家,在產品的長期研發與優化方面投入得非常少。很多廠家在 “這還不過是刻一張光盤!”的誤解上,胡亂地將價格降到不合理的地步。其結果非常明顯,他們的產品質量長期處于較低的水平,每一天宕機已經不再奇怪。在新功能上也往往只能被動地東一塊、西一塊的打補丁。 既不能滿足客戶不斷優化的要求,也難以達到原來估計的生產力。
只要簡單地比較一下國內與國外廠家在長期研發方面的投入,就很容易明白為什么國內的一些產品表面上看來很不錯,用起來還有一大段的距離。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用國內低端系統的客戶招標了一年、開發了一年,用了一年又要再此招標了。除了成本實際上比估計高很多以外,對客戶與品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實在難以想象。
走出誤區
要確保國內呼叫中心的建設走出誤區,企業的決策有很大的關系。筆者以為,只有在考慮到下列幾個關鍵點的大前題下,國內呼叫中心的發展才能真正走上世界級的道路:
● 良好的顧問指導
● 平均的非技術投入
● 實在的利潤模型
● 理性的投資與回報曲線
● 避開低價格的陷阱
● 與顧問公司、集成商、廠家的長期共贏為基礎
上一篇:服務--保險行業呼叫中心建設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