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思維越來越平民化,想要通過網絡賺錢的公司也越來越多。“用戶需求”、“流量”、“IP”這些詞匯,在很短的時間內家喻戶曉,免費、共享思維模式也被越來越的人所接受。因為網絡世界里信息的公開化,導致很多實體企業逐漸落寞,索性很多企業打起了“免費”牌,好像只有“免費”的東西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流量與IP甚至比銷售額更加重要了。
商標行業同樣如此,一個業務員,線下辛辛苦苦跑一個月,甚至比不上坐在家里靠免費吸引來的客戶多。依靠賺取代理費的服務方式,好像已經行不通了,免費的才是最好的。真的是這樣嗎?
互聯網固然好,他給人帶來很多便利,比如商標注冊從之前的紙質上報,發展到現在的通過網絡就可以,省去了很多人員參與的環節,而且成功率并沒有因此降低。但是如果為了做好網絡銷售,通過所謂免費噱頭,真能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不受損失嗎?其實不然。

公司的成長與發展與盈利是離不開的,包括我們所熟知的360、阿里等大企業,也有很多賺錢的“門道”,何況注冊商標的小企業了。說是免費,其實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潛在收費風險,下面就來分析一下。
免代理費,并不免規費。
商標注冊是要繳納規費的,規費也就是國家商標局要收取的費用,2017年以后規定是300元。任何免費注冊商標的企業,這部分費用是不會免費的。
如果商標注冊失敗怎么辦?
商標注冊的風險很大,一旦證書下不了,之前投入的所有印刷費用、宣傳費用等等都將失去,所以確定商標能否注冊,對于申請人來說應該慎重。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代理組織來說,不應該存在欺瞞行為。如果是免費的,那么在判斷商標是否可以注冊的時候,無形中就比收費的沒有優勢。對于申請者而言,前期的商標注冊費用、后期的宣傳推廣費用,以及失去的時間相比哪個更重要,我相信大家應該比我更清楚。
盈利模式值得深思。
我們當然希望,免費商標注冊只是大公司用來吸引流量的工具,這樣既能得到優質的注冊服務,而且我們也可以省去一大筆注冊費用。但是并不是這樣,依照現在的免費注冊經營模式來看,所有的免費服務,其實都只是第一步而已。前文說過,公司是必須盈利的,現在的商標注冊既然免費,那么他們必然有其他收費的地方。可悲之處就在這里,商標注冊免費,而一旦駁回,做駁回復審卻是收費的,價格還不低。本來是兩個相反的服務,用戶更加關心商標下證,而對于那些免費服務商而言,他們卻是更加關注駁回率,駁回越多賺得錢就越多。
小心被騙。
商標注冊行業魚龍混雜,因為注冊時間很長,而且大家都與注冊商標都不甚了解,這就導致很多“騙子”參與其中。公司成立不到一年跑路了,用戶商標沒申請;不及時申報用戶的商標導致遇到空白期;各種不規范的收費等等。利用免費注冊商標的噱頭吸金的也大有人在。想要分清這些顯然是很困難的。
商標代理是個技術活。
注冊商標在2004年之前是需要證書才能勝任的,那時候需要報考:商標代理人資格考試,取得證書以后才有資格報商標。雖然現在已經取消了,但是從側面反映出,商標注冊是個“技術活”不能草率決定。就如律師資格證、醫師資格證一樣,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胡亂看病,你能放心嘛?別說免費了,就是收費的都不一定能看好病。
互聯網影響之下,他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與便利,但是這些便利里面不能包含:服務打折、剝奪用戶的知情權,真正的免費應該體現在流程簡潔化、服務親民化、信息共享化,如果真要用所謂的“免費”來換取這些,我們寧愿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