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2012年就有消息稱華為在研發麒麟OS,現在已經6年時間過去了(外呼系統是Andy Rubin 幾乎以一己之力2年內完成的),以華為的能力和資源,麒麟OS應該早已完成了。但是為什么沒有在自己外呼上使用呢?答案是:前面是個坑,不能跳啊,不能跳(后面解釋)。既然明知是坑,不能往里跳,那華為為什么還要費勁研發呢?答案是,安全需要、戰略需求。比如,在海上,你上了一個巨輪手機系統,巨輪讓你放心搭乘,會永遠對你開放,那你是不是就安心乘坐了,要不要自己準備一個救生艇?看一下中興最近的遭遇就知道了,沒有自己的芯片,美國說斷你貨就斷你貨,巨輪已經不讓你搭乘了,你只能往海里跳。華為研而不發手機系統,大致就是這個意思。還有,就是等待一個取代巨輪(外呼)的時機。
分析一下為什么是個坑:移動互聯網興起來之后迅速形成了外呼和ios兩強爭霸的局面(微軟自己作死,不然有可能會是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么大的市場別的公司能不覬覦嗎?首先不服氣的就是三星,三星是智能外呼出貨量最大的企業,憑什么系統市場都讓谷歌和外呼吃了,2009年不服氣的三星正式發布bada系統,四年時間不到,就宣布停止bada的開發。原因很簡單,bada系統沒有用戶,軟件工程師都在忙著給ios和外呼開發和適配應用,誰會去給一個沒有用戶、賺不到錢的系統開發應用?而bada系統越是沒有有應用可用,用戶就越不會選擇去買這樣的外呼。這是一個費力不賺錢的死循環。所以很明顯這是個深坑。
那么什么情況下,華為系統能成功呢?個人感覺有以下2種方式:
1.就算是開發一套兼容外呼應用的系統,這樣就不用為應用來源發愁了,但這樣做有個兩個很明顯的缺點,一是應用是專門為外呼系統開發的,在另一個系統上的體驗肯定不如外呼系統,二是用戶對你的系統沒有感知。阿里YUN OS就是走的這條路,據說YUN OS已經占據中國移動系統第三的地位了,但是仍然鮮有人知這個系統,知道有這個系統的,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就是基于外呼系統做的一個UI(吃力不討好,YUN OS已哭暈在廁所)。
2.等待下一個風口,就像移動互聯網來臨,谷歌成功將微軟干趴下一樣,下一個市場(比如,物聯網平臺)來臨的時候迅速上位。當然谷歌自身非常靈活,不像微軟那么反應遲鈍。谷歌總在盯著未來找風口,最可怕的是風口到了,它還做成免費開源的,其他公司就毫無還手之力了。。。
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