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各國把物聯網提高到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高度,己經開始重視物聯網的建設,并做了大量的技術研發和應用工作,使得物聯網產業正逐步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新興產業。物聯網重點應用領域包括:智能電網、交通、物流、家居、環境與安全監測、工業、醫療、農業、樓宇節能、金融與服務、汽車、空港等。目前在國外,物聯網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交通管理、環境監測、醫療監控、企業管理、工業控制、設備管理等。
物聯網在我國已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和《“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中都把與物聯網密切相關的傳感網列入了重點研究對象。在《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規劃綱要》中也把物聯網關鍵技術RFID和傳感網列入重點支持的研究領域。
但是,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帶來社會各層面的諸多現實問題,物聯網技術的雙刃劍效應尤為突出。在物聯網絡中,任何物品包括人類個體都是其中的一個節點,所有的節點都是透明的,這就不可避免會帶來諸如個人隱私和國家安全泄露、社會人際關系淡薄、個人主體地位退化等一系列問題,涉及科技倫理與社會道德各個方面。物聯網的倫理挑戰比傳統的互聯網倫理問題要多得多,如果得不到解決,影響不堪設想。
例如,物聯網使人的主體和支配地位將受到嚴重挑戰。在物聯網的世界里,沒有主體與客體之分,沒有中心與邊緣之說。自然物、人工物、機器以及人都屬于網絡結點,人可以與物交流、獲取物的信息,物也可以通過信息反射與人進行對話,因而,人的主體和支配地位逐漸被弱化或者消亡。物聯網帶給人們的好處是巨大的,幾乎可以取代人們所有的日常管理工作,使人們能夠投入更多精力用于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長期以往,物品和人類逐漸處于平等的地位,動物、機器、人類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除了機器人,這個世界還會出現人機器的合體(比如在人體內安置生命特征儀器設備)。如果有一天,由物聯網來告訴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什么時候做,人則將喪失主體性,淪為物聯網技術的奴隸。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指出,如今人們生活在一個“網絡”的時代,身邊除了有物聯網和互聯網之外,還有電信網、廣電網、交通運輸網、人緣關系網,等等。毫無疑問,網絡能夠給人類和社會帶來巨大的便利和經濟發展,但同時也束縛了人的自由和主體性。從科技哲學層面思考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在技術面前,人不能失去獨立地位,不能沒有主動性和自主性,隨著人類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技術化,人類本身也轉變為一種純粹的技術對象,被作為一個組成部分在巨大的技術系統中發揮自身的作用。
按照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邏輯,無論是從精神上來說,抑或是從肉體上來看,人的任何部分,都越來越成為技術的對象,這也預示著人類必將成為技術的客體。這種主客體之間的轉化過程正是物聯網技術發展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國內外學者對物聯網的負面效應研究多從技術的角度入手,缺乏倫理道德層面對物聯網的研究,同時物聯網倫理道德與傳統的倫理道德也具有差異性。如何構建一個完整的物聯網倫理道德體系,從整體上解決物聯網的負面效應,促進物聯網健康快速發展,顯得極為迫切和需要。
鑒于此,人類必須從主觀上認識到:人的自由可能被物聯網技術所剝奪,只有提前防止和消解物聯網技術異化,才有希望獲得自由,才有可能駕馭已開始支配他們的技術。這需要人類摧毀對技術的神化和美化,掌控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方向,從而實現物聯網技術的科學化、性化、生態化和藝術化發展;也需要時常與物聯網技術專家們進行對話與交流,使人在利用技術時又獨立于技術;更需要時常對物聯網技術進行哲學反思,通過教育重鑄靈魂、教化德行、倡導新禁欲主義、力求高技術與高情感平衡,進而達到防止和消解物聯網技術異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