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被預言是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作為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物聯網對傳統產業改造有較強的帶動和提升作用,對我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往往伴隨著新產業的興起,投資機遇將進一步增多。
物聯網產業由于其自身帶動性強的特點,從縱向看,必然會推動整條產業鏈共同發展。同時由于自身滲透性強的特點,從橫向看,物聯網產業也將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滲透到驅動物聯網發展的工業、農業、環保、安全等應用產業。我國引導和督促各地根據自身條件合理地確定物聯網發展目標,結合各地資源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等特點,因地制宜地推動物聯網更好更快的發展。按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程度劃分,我國可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
東部由于地理位置沿海,交通相對便利,經濟最為發達。中部其次,西部經濟暫時相對落后。而按產業集群劃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是我國物聯網發展的四大集聚區域,擁有一定的集聚效應。其中長三角、珠三角與環渤海地區均隸屬于東部地區,四大產業集群從宏觀上也可以粗略區分為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物聯網概念的起源地,溫家寶總理視察無錫物聯網基地成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起點,物聯網概念由此興起。長三角地區目前呈現江蘇與浙江緊緊圍繞在上海周圍,依托上海強大的綜合實力,兩大省份協同發展的格局,一核心加兩翼的格局有助于將長三角打造成為物聯網典范區域。上海、江蘇、浙江的經濟發展在全國均屬于前列,為物聯網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由于自身擁有較強的科技研發實力、較為明顯的產業規模效應以及較優質的勞動力資源,長三角地區將物聯網發展定位于附加值較高的產業鏈高端環節,不斷引進物聯網高級人才并通過各種激勵機制鼓勵科技創新,攻克關鍵技術。并且在科技創新的同時加快產業集聚進程,促進上中下游企業的通力合作,實現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化生產。
珠三角地區在電子整機制造方面擁有巨大優勢,電子信息產業鏈較為完整,技術較為成熟。其中,深圳市更是珠三角地區的佼佼者,在電子整機方面優勢最為明顯,在多個電子產業鏈環節都占據較高份額。其中,在深圳生產的EPC標準產品占國內的市場份額超過70%,此類產品較多應用于物流和供應鏈。90%的超高射頻產品在遠望谷和先施科技等知名企業完成生產,深圳物聯網龍頭企業在超高頻產品的設計研發和生產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而在國內}' ID讀寫機的生產方面,深圳企業一枝獨秀,將國內RFID讀寫機市場壟斷。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通過發展物聯網建立區域性產業集群,這也是我國產業集群升級的需要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區域型產業集群定義就是以區域型企業和人才為主體,以知識和密集型產業和平臺產品為主要依據,以區域組織網絡和商業模式為依托,以有利于區域的制度和文化為環境的這樣一種方式即為區域型產業集群。技術創新主導模式,這主要體現為產品創新;商業區域模式;組織區域模式,比如企業發展產業聯盟和企業聯盟;品牌區域主導模式,比如在產業集團之間形成共同的品牌。
同時,加大政策引導力度,促進行業市場和信息資源開放。加強跨部門的政務資源整合和數據有序開放,促進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物聯網應用方案的順利實施。在城市管理、交通、節能環保、健康醫療、居家養老、社會服務等領域制訂政策規劃時,應積極探索應用物聯網技術創新管理和服務模式。另外,規范第三方運營服務平臺,加強數據的開發利用。從運營主體資格、平臺功能模塊、數據存儲與使用、運營維護機制、安全保障體系等多個方面對物聯網第三方運營服務平臺進行規范,從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角度明確平臺數據的分類和使用要求,推動數據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