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物聯網的概念誕生以來,物聯網技術應用,利用物聯網新技術來解決城市給地球、人類生活帶來的問題,己成為探索熱點。加快推進物聯網建設,對于拉動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展現中國國際化的形象,提升政府管理和應急處置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但由于我國各行業發展并不均衡,整體來看,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技術、標準、產品以及市場并不成熟。細分市場方面,交通、安防、物流、零售、電力、金融、環保、醫療等將成為物聯網行業應用的重點領域,但由于不同行業在物聯網政策傾向、技術與市場成熟度、市場需求等方面差別較大,物聯網的細分市場發展差距很大。
與互聯網類似,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要實現實體與互聯網的聯結。這種從“數聯”向“物聯”的轉型升級,首先需要實現物體的智能感知與識別。因此,產品供應鏈,或者說是上游制造環節新增了RFID、傳感器和智能儀表的制造商,并帶來核心芯片與材料技術供應商的介入。同時,采集到的海量數據也對下游服務供應鏈,或者說是服務運營商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信息處理商開始涌現。融合后形成的物聯網產業鏈,集傳感、通信、網絡、計算、控制技術為一體,已有的信息服務業獲得升級,并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對已有信息產業鏈在廣度與深度上的極大拓展。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國際經驗表明,在現代經濟中,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在工業產品的附加值構成中,純粹的制造環節所占的比重越來越低,而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中物流與營銷、研發與人力資源開發、軟件與信息服務、金融與金融保險服務、財務法律中介等專業化生產服務和中介服務所占比重越來越高。同時,伴隨信息化向社會各個領域的不斷深入,諸多場景都需要機器到機器(M2M)、機器到人的通信,對物聯網的需求日益凸顯。需要注意的是,物聯網唯有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才能帶來預期的產值效應和社會效益。
一方面,物聯網企業要通過購買生產性服務活動,可以為企業注入新的知識、信息、技術等要素,幫助企業進行研究、產品研發、工程設計等活動。物聯網涵蓋高知識與新技術,影響擴散到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制造業的各個環節之中,物聯網技術成為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制造業技術水平的重要催化劑。另一方面,基于物聯網技術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源。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制度創新與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當今世界,物聯網技術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不但拓展了自身的發展空間,而且又分出新的產業形態。所以說,物聯網技術就是由高新技術發展到高級階段之后而產生的一種新業態。
目前,我政府已經出臺一系列物聯網發展相關的產業政策,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都有可能出臺相關產業扶持政策來加速促進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各省市和產業園區也將會有相關的配套扶持政策出臺,江蘇省無錫市、北京中關村科技園等將有可能成為地方政策出臺的先行者。因此,在下一步物聯網發展中,行業應用將成為未來幾年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電網等行業市場成熟度較高,這些行業傳感技術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在許多城市已經開始規模化應用,市場前景廣闊,投資機會巨大,將成為未來幾年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醫療衛生、家庭、個人等領域的智能傳感應用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技術、標準均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大多產品還處于試驗階段,短時間內不會大規模應用。